每日优鲜是“新零售”的先锋手?为什么
生鲜
   陈立耀
2017-10-27 17:55:36
[ 导读 ] 2017,新零售时代悄然而至,然而究竟新零售“新”在哪里,至今仍像“盲人摸象”,没谁能给出一个公认的定论,与此同时,生鲜行业因为“刚需+高频”的特性,率先被推到了新零售的前台。

2017,新零售时代悄然而至,然而究竟新零售“新”在哪里,至今仍像“盲人摸象”,没谁能给出一个公认的定论,与此同时,生鲜行业因为“刚需+高频”的特性,率先被推到了新零售的前台。

而在过去近四年的“生鲜淘汰赛”中,一家起步不算早但模式独特的生鲜电商以其“前置仓+精选”的组合跑到了最先。也许出于大佬的站台,人们此前在谈论新零售的时候,往往都会提及网红盒马,然而今天文章的主角,我选的却是每日优鲜。这家要做“百姓新菜篮”的生鲜电商,如今已经成为一成多北京家庭日常购买生鲜的选择,而这改变了很多业内人士对于生鲜渗透率徘徊不前的看法。

有报告显示,现存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面临1%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的惨状。2016年总共有14家生鲜电商倒下。而每日优鲜的复购率达80%,是同行业目前最高水平,今年年中,每日优鲜已经在全国一线城市实现规模化盈利。

每日优鲜是“新零售”的先锋手?为什么

前置仓——效率之根本

新零售的本质,是在于整体零售效率的提升。每日优鲜一直在做两件事:一、看清用户的需求,去努力满足;二、提高产业效率。简明扼要的说法就是,用最高效的方式把价值最大化。而这正是我看好每日优鲜的重要原因,它精确合理地整合了现有的技术,做出模式创新,从而重构了生鲜电商的逻辑。

其中,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方案,在新零售布局中意义深远。过去,整个业界做冷链物流2C的做法基本一个套路。即到城市一级,于是商品脱冷的距离就在100公里左右。整体参考的还是传统电商其他品类物流结构和解决方案,成本居高不下,线下门店的冷链也不完善,效果依然难以保证。

每日优鲜则决定自建物流体系。

北京有两万个小区,拆成楼有几十万栋,楼下光北京就有上百万个铺面,每日优鲜的选址,专门找适合仓储的“暗铺”。每个前置仓平均面积一百多平,房租是店铺房租的1/3到1/5,算上人力成本、空间利用率等,同样大小的前置仓的坪效大概是711那样的便利店的几十倍。

据公开报道显示,每日优鲜目前已有800多个前置仓,其中北京有300个左右。

此外,每日优鲜精算的另一笔账在于冷链成本:一单三十五块钱的履约总成本,其中三十块钱是冷链,五块钱是配送,而后者差不多也是同样物流结构的普通电商包邮开销,所以破解这个问题,要优化的应该是冷链而不是配送。

冷链技术的创新空间有限,其一是冷源式冷链,就是以通电库藏的方式实现低温,冰箱、冷库都是其子类;其二是冷媒式冷链,通过冰袋、保温箱这些媒介,解决二十四小时以内长距离配送的需求,可变成本较高;其三是时间式冷链,简单来说,就是跑得够快或是路程够近,就像顾客从超市买完水果,不会专门还要在路上去想办法冷藏。

到目前为止,冷源式冷链,也就是冰箱和冷库,仍然是最有效、最成熟、成本最低的食品保鲜技术。无论是充气条还是其他冷媒技术,都要建立在冷源冷链的基础之上。每日优鲜把生鲜商品冷藏在距离用户家门口不超过三公里的地方,用户可以直接取货而不再需要任何冷媒了。

这个「前置仓」方案,将城市地图铺开,再投射消费数据,最大化地以集约型运输代替单包裹运输,减少冷媒及包材的使用,在规模效应中分摊交付成本。目前,每日优鲜90%订单可以做到1小时内送达。

每日优鲜的CEO徐正对于「优先」于别人这件事,有一种执着。就像他的人生轨迹一般: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霸身份如影随形。

复制其他模式的生鲜电商都死了。徐正要走自己的路。

阿里、小米往线下走,徐正很清楚,这是他们产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决定的,「渗透率超过20%,再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往上1%的边际增量成本是高于线下的。你在形成足够市场地位的时候,你往线下走这个思路是对的。」

每日优鲜是“新零售”的先锋手?为什么

on line of line 双管齐下

今年6月,「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上线,便利购替代了传统茶水间,将冷藏柜、常温货架和冷冻柜(冬日有热储柜搭配)搬到办公室,白领们可扫码自取。如果消费者还需要其他线上商品,可从每日优鲜商城订购,形成线上线下闭环。便利购和主商城流量可以相互转化。便利购同样共享每日优鲜的整个供应链和后台数据,系统代替人工来计算仓库商品的补货需求,保证近千款商品在每一个前置仓中损耗和售罄的平衡,由专人负责一日一次到两次补货及设备维护。

前置仓模式一方面缩短了产品配送的距离,保证配送的时效性及商品的新鲜品质,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配送「去冷媒化」节省了冷链成本,包装成本。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每日优鲜很难压低成本,提高营业额和毛利率。

从2014年11月创立至今,每日优鲜已经拿到六轮融资。最新一轮3.3亿美元C轮系列融资在今年3月完成,除了“老投手”腾讯、浙商和华创,知名的老虎基金和联想也均悉数入局,这被业内看做是资本在生鲜领域开始重点押注“头狼”的信号。

每日优鲜在「看清用户需求」这一点上,也一直贯彻「全品类精选」战略。徐正坚信,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是中国零售打碎重构的十年,80后、90后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应用普及的一个主力人群,而这个主力人群,消费意识更注重「品质」的选择。

每日优鲜为用户提供近千个SKU,但能够满足用户日常餐桌一切关于吃的需求。一支60余人的采买团队,都是农业生产一线有着十多年经验的买手,对于每个品类最好的产地和货源熟谙于心。比如说水果,首先确定要做这个商品,通过打分来判断供应商的标准:先找到产区,看气候、土壤结构,包括土壤酸碱度、微生物环境,能不能种出好东西;再看种植者,传统的小农种植者种不好水果,需要一些新的机构,用新的技术并与人力结合,劳动力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抗旱防涝是一个保障;再看树体,要挖出来看树根好不好;再看果子采摘下来,用什么方式保护他。每年过完霜降要去剪枝,枝条最后留的长度要合理,这样一来,传输到果子的营养就比较合适。观察完头果的比例情况之后,每日优鲜才会跟对方谈来年的采购情况。

每日优鲜是“新零售”的先锋手?为什么

此外,每日优鲜还按地域自建品控实验室,对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品类展开100%批次质检,保证商品的安全。

买手制精选的优势在于,它迎合了新一代消费者“碎片化时间购买生鲜”的需求。逐渐接过社会主流消费接力棒的80-90后人群对于买菜的“省时省事儿”需求使得精选更受欢迎,一个小时时间,他们显然更愿意选择瑜伽或是打一盘王者荣耀,而不是从10个鸡蛋中选择哪一种是更好的。而SKU的降低又能促成“款款都是爆品”,在大幅降低生鲜耗损的同时,提升平台对于每一个单品的议价能力。

正是每日优鲜「全品类精选+前置仓」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生鲜电商高成本、高损耗的难题,并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与盈利。而从整个行业角度看,其基于底层创新,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行业效率,在之前甚至不少互联网巨头都不敢深入的生鲜行业,砸出了第一道实际意义上的突破口。

同时,从其目前的渗透率上来看,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二线城市人们对于生鲜购买的传统方式。简言之,我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模式能够在提升产业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那么他就拥有撬动这个产业变革的潜力,对于新零售来说,当下的每日优鲜立起了这个行业的标杆。

最后,有必要提一下盒马鲜生,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线上下单的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货上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通过线上渠道或者去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从战略功能上来看,盒马的零售模式更注重综合阿里的优势。它的使命在于,打通阿里线下到线上的通路,而从其当下所做的来看,更多的是通过噱头和爆款树立品牌影响力,但从生意的模式上,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不少。

来源:科技蟹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