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案例|71岁“老干妈”再度露面: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相当,且地势低洼、纬度高、温度低、日照短。在自然气候条件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荷兰能够长期保持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其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
一、荷兰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表现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07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为676亿美元,2011年增至893亿美元,2013年为90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2015年回落至814亿美元。虽然近年农产品出口总额有所起伏,但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地位。从出口净值来看,1980年荷兰农产品净出口额达44亿多美元,1999年升至142亿多美元,居世界第一,2008年增至295亿美元,2012年为568亿美元,[1]为史上最高,近年其出口净值有所下滑,但其排名基本稳定在世界前三位。
(二)园艺产品出口优势明显,竞争力强
2014年荷兰农产品出口807亿欧元,其中设施园艺产品出口占世界园艺产品贸易总额的24%。[2]2015年荷兰农产品出口813亿欧元,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花卉83亿欧元,占比11%;肉类76亿欧元,占比11%;蔬菜63亿欧元,占比9%。[3]
二、荷兰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原因
(一)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结构
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节点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正逢进口谷物价格低廉,荷兰抓住这一机遇,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大胆尝试合理配置与优化农业资源,力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结构转型,即多生产、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优势农产品,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谷物等土地密集型非优势农产品,通过进口弥补国内消费。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荷兰逐步形成“大进大出”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式,为迈向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奠定了基础。
荷兰之所以决定进行上述调整,一方面,通过进口谷物等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不但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扩大了农业外向度和出口竞争优势。目前荷兰农业结构中大田种植业和谷物种植业占比仅为10%和1%,谷物综合自给率只有23%,小麦在粮食中的自给率最高,也仅有45%,且主要用作饲料。另一方面,其耕地极为短缺,而劳动力相对充裕,生产、出口单位价值高的畜产品、园艺产品及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荷兰农业生产逐渐向园艺、畜禽等优势产品集中,其生产主体也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以食用设施园艺作物为例,按种植面积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番茄、辣椒、黄瓜,三者合计占比达79.8%;[4]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荷兰的资本变得充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劳动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率。2014年荷兰畜牧业和园艺业出口占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55%以上和35%。[5]2016年荷兰番茄产量从2000年的5.2亿千克提高到9亿千克。[6]
(二)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顶层设计,创造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政策环境
荷兰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国家,在自由贸易大环境下,逐渐培育出“农业是产业”、“农业是食品产业一环”的观念,并把农业当作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对待。这从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名称由最初的“农业、自然与食品品质部”,后与经济部合并称为“经济、农业与创新部”,演变为目前的“经济创新部”(“农业”字样已消失,以下简称“经济部”)就可以看出。另外,在政府颁布的《2007-2011年政策规划》及2010年制定的《行业创新鼓励政策》中还明确提出,投入1.5亿欧元巨资,打造包含“农业与食品”和“设施园艺与种苗”等产业在内的九大优先发展领域。
在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理念的同时,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1983年~1992年,以促进农业增值为目标,荷兰实行的是温室生产农户均可获得50%政府资助的直补政策,之后调整为降低对设施园艺的补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政策。1996年荷兰政府向农业部门拨款31.3亿荷兰盾,其中用于科学和知识传播的费用占41.5%;[7]2008年荷兰农业研发支出高达4.11亿美元,远高于英国等欧洲大国。[8]
2008年荷兰经济部下发了《荷兰国际经贸合作政策说明》,强调企业要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国际化经营,并将中国、巴西等15个国家或地区确定为最具合作潜力市场;同时要求,自2008年起,经济部下属执行机构每年要帮助2500家企业开发国际市场,为1万家企业解答各种难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世界经济信息,加大对包括农业在内的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消除国际市场贸易障碍,营造良好的出口市场环境。长期以来,日本实施严格的进口检疫制度,要求进口园艺产品100%无虫害,这制约了荷兰园艺产品的对日出口,后经交涉,日本放宽了限制。
(三)依靠集约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
集约化经营与自动化生产是克服自然禀赋条件不利、提高农产品单产与经济效益的两条重要途径。为此,荷兰在人均农田面积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依然选择通过扩大农场单体量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显示,荷兰设施园艺农场(不含露地种植和牧场)的平均农地面积达3公顷,一些超大型农场甚至达到10公顷以上,单个农场年均收入是欧洲平均水平的5倍。[9]
不仅如此,荷兰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都实现了自动化。家庭奶牛农场大多采用机器人挤奶方式,既节省了劳动时间和强度,又提高了奶牛产奶量。目前荷兰奶牛年均产奶量为我国的2.6倍,达8100千克。[10]荷兰的花卉、蔬果等产品生产大多在温室进行,可全年生产,并广泛采用计算机监控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应用自动控制,不仅降低了年轻人进入农业的门槛和农户独自开发技术的必要性,而且大大提升了设施作物的产出效率和品质。荷兰园艺业仅用5.8%的土地创造出了35%的农业总产值;[11]番茄的鲜度、外相、无农药等指标优于西班牙番茄,其单产也比欧洲其他国家高(见表1)。
(四)基于技术创新机制的智力支持,持续确保出口农产品竞争优势
基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金三角”农业技术创新机制,是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金三角”机制就是从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本着农民更有发言权的原则,负责政策扶持与工作协调的政府、进行基础研发或应用研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应用研发成果的农用厂商和企业化农户,三方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同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其相互沟通过程是一个自动的协商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转移。
例如,当农户提出需要新的生产设备时,由瓦赫宁根大学和特定的民间企业开发基础技术,农用设备厂商购买技术专利后进行商品开发,农户实际引进、使用时,农业咨询公司或民间农业试验场会提供技术支持。在科技成果转换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早在1932年,荷兰就制定了旨在促进大学与民间企业共同研究、技术转化的法律,并成立了民营的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TNO,TNO承担向民间企业推介大学的研究成果、官民协调等任务。
荷兰“金三角”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实践形式是“食品谷”和“园艺产业园”。2004年,基于强化农业与食品产业竞争力的考虑,由地方政府主导,以瓦赫宁根大学为中心,创立了独立的非营利性团体“食品谷”。“食品谷”是农业与食品相关的“知识中枢”,目前汇集了约1400家民营企业、21所研究机构、15000名研究人员,除发挥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的对接、举办网状组织活动、扶持新创企业等作用外,还与“种子谷”、Food Connection Point等国内产业园以及欧洲食品联盟等海外产业园合作。
2014年瓦赫宁根大学与世界诸多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在“食品谷”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农业发展的智力引擎。2010年,在政府支持下,荷兰园艺农户组建了园艺产业园“绿港荷兰”。目前已建成6个区域性“绿港”,共辐射4000公顷世界最先进的温室。
“绿港”由种植、种苗、育种、温室建设、物流、水与能源循环系统、农药、环境、咨询与金融等各类企业构成,荷兰农业园艺组织联合会、荷兰花卉批发市场协会、荷兰果蔬批发业协会、Rabo银行等生产、加工、销售、金融组织,以及土壤与水利用、施肥、气象、作物护理等专家也加入其中,形成涵盖教育研究、种苗开发、生产、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由于各领域企业集聚一地,农户可以完全应对从建设温室咨询、投资回收估算到温室建筑施工等所有设施园艺相关的事项,并且有利于研发成果的吸收与利用。
食品谷和园艺产业园很好地反映了荷兰发展农业、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想法,即知识资源是创新的生命,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谋求智力基础设施的升级。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出口分销渠道
荷兰农产品流通环节少、损耗小,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高,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民合作组织,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先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备。
荷兰80%以上的鲜花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这一平台将众多花农与全球各地的鲜花批发商直接连接起来,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复杂的交易,日均交易在10万次以上,年均交易额达44亿欧元。有百年历史的Flora Holland鲜花拍卖公司,为7000多家花农与全球2500个买家提供高效交易平台,日均拍卖出售鲜花3000万份,[12]成交品翌日就能出现在纽约、东京等世界各地的花店里。
蔬果、花球、谷物等领域的农户,大多通过自发成立的合作社与批发商、零售商直接议价,达成销售契约。
依据合作社架构,农民作为合作社成员的权益类似于股份公司的股东,由成员大会做重大决策和管理层任命,合作社在收购价格等方面能照顾农民利益。蔬果种植户共同成立的Coforta合作社,其全资子公司“The Greenery”承担约900个农场的产品分销工作。The Greenery与欧美和亚洲的批发商、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合作,除销售产品外,还提供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合作进行农产品检验、借助完善的物流网络将蔬果直运到连锁超市各分店、协助零售商做产品营销和宣传等多种增值服务。
在乳品、小牛肉、甜菜等行业,则由覆盖产业链的大型集团,直接从所属农场收购初级产品,加工成各类制品后进行销售。乳业巨头Friesland Campina公司拥有奶牛场1.4万家,年收购牛奶约1000万吨,其生产的奶酪、奶粉、奶油、黄油等制品销往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控制着“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实践表明,从鲜花产品的“拍卖方式”,到蔬果等领域的“合作社集体议价方式”,再到乳品等行业“基于一体化集团的内部收购方式”,荷兰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特点而创新的多种现代化交易方式十分高效,是其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的渠道保障。
三、结论与展望
荷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依靠进口谷物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供给模式,非但没有影响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相反,还促进了本国其他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使许多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成为人多地少国家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典范。可以说,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政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此外,农业政策、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和工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完善等因素,在保持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荷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14年夏,受产量偏高等影响,荷兰番茄等农产品价格暴跌50%以上,农业损失高达3亿欧元。[13]同时,主导品种的出口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土耳其、西班牙、摩洛哥等国的温室园艺业发展迅速,通过引进综合病虫害管理(IPM),成功缩小了与荷兰番茄在安全性上的差异;东欧各国也开始崛起,成为荷兰新的竞争对手。
在花卉出口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等国产量大幅增加且价格较低,致使2014年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58%跌至52%。[14]另外,荷兰产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农产品出口制裁造成荷兰出口总额减少至少4亿美元;2015年前4个月荷兰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近40%。[15]
为继续巩固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荷兰开始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流水线整装设备、机械设施为代表的农业技术装备与技术服务出口贸易。目前,荷兰的畜牧机械、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园艺机械等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业废弃物再循环、粮食生物燃料技术、农业节能等技术服务出口呈增长态势。以生产家禽屠宰流水线整装设备的Marel公司为例,其整装设备主要出口海外,占世界市场90%的份额。同时,进一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2015年下半年荷兰苹果和梨获准进入越南市场;2016年2月荷兰牛肉和小牛肉产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荷兰食品和消费品安全管理局正在与美国有关部门就出口许可证的技术性细节进行协商。
来源:今日头条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深度研究!我国农业科技迎来大爆发..
【农业模式】“云认养”兴起,消费者热衷当线上..
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资金配套及案例:国家级1-3亿..
请别再吹了,中国农业只剩下鸡毛了!..
未来已来!预制菜企业如何数字化(附5个策略)..
【世界农业案例】德国探索发展农业光伏..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