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
农产品
  
2021-01-22 06:59:49
[ 导读 ]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

近日,由渤商所支培元博士作为通讯作者,参与撰写的论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刊登发表。该论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农消对接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加快农产品产业电商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原文转载如下:

一、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内涵

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技术开发新型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整合区域范围内特色农产品生产、贸易、需求各环节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流通要素与服务,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流通渠道与流通模式,并通过流通模式、流通机制创新形成产业要素集聚、产业电商云集、服务体系完善、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

二、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

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以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为联结和保障。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是指农产品产业生态链各参与主体以及传统农产品流通要素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流通主体组织创新、交易方式创新、金融方式创新、物流方式创新、信息共享与风险控制方式创新以及供应链一体化创新等所形成的新型流通主体及流通要素的联结方式及结合形式。

1.建立基于产权结合的供应链流通组织机制

对于传统的流通主体组织形式,引入公司战略管理、股权结构设计、股权激励等方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与组织形式进行改造。比如将原本在农产品销售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农业生产者纳入现代化企业经营实体,在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中心进行挂牌、预售等,并约定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分配销售收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主体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产品定价的主动权,还农民议价权;还能保证农民利益,使农户或农户联合体共享优质农产品的优质回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

2.建立基于要素融合的供应链流通贸易机制

依托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平台,在整合供应链流通要素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基础上,采用竞买、挂牌、预售、新预售、集采等新型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模式或组合模式进行农产品现货买卖双方的议价、撮合、成交等操作;通过交易机制创新,链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经销商、物流商、银行及信贷公司、保险公司、产业服务提供商、机构用户或终端消费者等多主体,最终形成产品或服务优质优价、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机制。

3.建立基于产融结合的供应链流通融资机制

即促进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用链,通过业务设计与信用传递有效解决供应链头部或末端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一方面帮助生产经营者解决“销售难,回款难,定价难、融资难”的四“难”问题;另一方面帮助消费贸易者实现“好货、好价、好贸易、好融资”的四好诉求,推促实体产业智能化升级、规范化发展。

4.建立基于物流联盟的供应链仓储物流与配送机制

围绕上市挂牌品种,基于物流联盟理论,依托云技术,在全国各区域中心建立分仓,由公司总部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用信息系统将全国各分拣中心联网,分仓为云,信息系统为服务器,实现配送网络的快速反应。

5.建立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与风险控制机制

依托大数据,实现供应链主体间信息流动与共享;并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能够衔接农产品生产、运输、消费等相关方在区块链账本上共同记录票据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农产品供应链数据管理系统,最终形成以订单(即产品需求)为驱动,流通信息畅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产品流通闭环产业生态链。该流通产业链不仅具有优质、高效、全产业链可追溯等特点,还具有价值创造和创新发展的内驱力。

6.建立基于订单驱动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流通机制

依托于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机构或个人用户根据平台所提供的供货信息和自身需求偏好下订单,供货商或生产商根据订单信息,启动电子现货交易的不同模式。在此过程中,该模式提供市场、质检、仓储、物流、融资、信息等全产业链市场服务内容,从而形成产需衔接、融合共生的新型生产、供应、贸易、服务、流通与消费一体化的现代流通新机制。

三、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实现路径

1.在供应链上游,建立与农户相联结的生产供应模式

即在供应链上游靠近生产端,建立以农户(农户联合体)为主体,以产品经理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首先,在该模式下,分散经营的农户可以形成农户联合体,农户联合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生产经营联盟,联盟的构成成员可以是地方性的农业合作社或者政府农业部门的参与者成立的组织,以农户集体投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为主,并且以地方性的合作社等部门为辅助。其中涉及各个利益分配比例等事宜由农户联盟起草,然后由农户成员集体共同决定。农产品收购时,既可以选择联盟组织与农户生产者协商收购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按照协议规定的价格收购。其次,从这个组织中选出产品/客户经理,其主要承担生产端的产品信息收集和农业生产指导工作,同时通过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录入、跟踪与集中处理如信息发布、产品品牌推广以及产品交易如产品定价、订单接受与处理、协调物流、跟踪客户需求信息等一系列业务环节,以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第三,该联盟公司既作为生产主体,也作为经营主体,通过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参与农产品交易与销售活动,进行客户开发和产品推介,共享供应链平台交易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与信息服务。

2. 在供应链中游,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中心

以陕西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为对象,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中心。该区域交易中心主要运营模式包括:

(1) 政府主导全国资型

由当地政府主导,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组建现代商贸流通企业,产权结构为全国资型企业,通过公司化运营进而实现整合当地资源,按政府规划发展。该模式的优势是:具有统筹资源、管理方便、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工作的特点。该模式的不足包括:全国资背景平台突出服务性质,具有公益性企业特征,交易中心在运营过程中盈利水平不足。

(2)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

由政府主导,当地实体企业参与,政府作为大股东参与控股,具有绝对话语权。该模式的优势是:通过政府主导,参与组建的企业在今后经营上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能协助企业做大做强。不足:由于参与企业由一家或多家企业组成,没有绝对话语权,容易造成经营理念、经营方向不统一,企业参与意愿不强。

(3) 企业主导政府参股型

由当地一家企业主导控股经营,政府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身份参与,参股比例在10%左右。通过市场化运营,政府辅以资源协调,条件成熟后由企业回购政府股份,实现市场化运行。其优势:按照市场化运营,政府参股但不参与经营,只在公司规划、发展方向做相应指导,完全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和政府监督优势。

3. 在供应链中游,开发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开发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负责对区域范围内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供应、需求、配送等信息进行交换、共享,并对于区域特色大宗农产品,实现产品的挂牌、预售、竞买、集采等交易,使上线商户享有供应链全程服务体系,构建新型生态电子现货交易体系。该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市场服务定位功能

电子现货交易服务集成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系统、配套服务以及完善的制度规则,根据“个性化合约、一对一议价、成交后钱货两清”的交易原则,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购销平台,在该平台上买、卖双方可以自主发布商品购销申请或响应已发布的购销申请,选择并接受某一挂牌商品的价格、数量等要素约定,达成并确认现货购销合同生效,并根据合同约定,卖方向买方转移商品的所有权,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通过电子平台的撮合交易,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端提供销售、定价、回款、结算、客户挖掘等服务;为贸易商提供结算、找品种、融资等服务,助推实体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规范化发展。

(2)资金结算与融资功能

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以品种作为划分标准,与当地银行合作开发出连接当地银行与交易平台的结算系统,在当地银行系统中建立一个资金池,买卖双方发生交易时,资金通过该系统进行划转,交易平台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承担资金结算的功能。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平台按照卖方、买方和资方的指令进行资金冻结及划转,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开展贸易合作。

(3)产品质量追溯功能

对于交易的农产品,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品种和规格等标准,用标准仓单进行交易,以保证货源的可追溯;二是在协议中规定卖方、买方的违约责任,如卖方未按约定履行供货义务,或交付的货物不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视为卖方违约,卖方应向买方承担商品购销合同项下的全部退款责任,并向买方赔付合同约定的履约预付货款。

(4)仓储、物流与配送一体化功能

上线的农产品交易商授权第三方仓库或自建仓储服务,打造适合交易模式及标准的仓储服务,通过生成标准仓单,带动交易中心金融融资服务。

4.在供应链下游,建立与消费者相联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益销售模式

即在供应链下游靠近消费端,建立以订单为驱动、以城乡网络实体店为体验的精益销售模式。农产品经销商通过各区域内的销售网点,收集消费者信息,并通过电子现货交易将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到生产端,为实现订单农业奠定基础,提升传统产业链的运行效率,提升区域产品品牌价值,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贸易商综合集群,打造地区特色资源产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最终形成以订单为驱动,以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为核心,对接高效的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直达消费者的供应链一体化流通体系。

作者:卢奇(第一作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经系);支培元(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消对接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项目号:16BJY126)阶段性成果。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