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复盘】农业的7个雷区,踩上一个都可能粉身碎骨
农产品
  
2021-08-14 13:39:56
[ 导读 ] 做农业必须认清的7个雷区。

很多人都认为做农业赚钱不容易,特别是新入行的人,一不小心就会亏钱。其实,只要开干之前做足功夫,还是可以避开一些雷区的。下面就分享一下做农业必须认清的7个雷区。

规模越大不等于边际成本更低

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并不是规模化会带来边际成本的降低,而带来整体经营成本的降低。

对于种植,面积扩大可能会带来化肥农药播撒的难度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病虫害风险和影响范围变大,受到消费侧价格波动的影响扩大,土地管理成本的增加。任何事情都有阈值,别太信别人的机械化种植。当然国家保底的经济作物粮食,目前还是越有规模越好。

对于养殖,规模化生产,会导致品质下降,不过红烧等烹饪方式还是可以掩盖一些品质问题。还有规模上去,设备应用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降低(偷懒),工人一堆,工头一个,没办法一一看住。

养殖的规模化首要的就是防病疫,否则一次血本无归,就会让你不再想做农业,农业又少了一个踏实的生产者。

机械化不等于产出物标准化

机械化能够将辅助农产品产出物的标准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机械化都是有助于产出物标准化的。

首先生产过程很难精准跟踪标准化,只有机器生产出来的商品才是标准化的(标准误差范围之内)。而农产品则很多人来操作机械化设备,这些设备有一部分还没有国标,很难形成通用标准。

其次,农产品的标准不仅仅只是种植(采收、施肥等),面向消费者的包装标准,还有运输、冷藏等标准还是核心,毕竟前端流程上的质量都是后端流程定的。

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经常滞销

农产品差异化小导致农产品低廉,面对市场,只能比拼价格。中国农业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导致种养方法基本上没有差异化,部分人只能靠品牌赚钱,否则只有比拼价格。同时,国家在农业经营者的种植品种上没有干预,导致产品大量同质,甚至滞销的窘况。这种情况几乎年年都会发生。

面向世界,日本农产品品质高,价格高。其原因是种植分工协作。在日本,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产品,一般来说一个农户只种某一两种农作物,种草莓的就是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因此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商品!

并不是用了有机肥就是有机产品

有机农产品有严格的标准,市面上并不是用了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就是有机农产品哦。有机农场要从隔离带、水源、育种、病虫害处理等方方面面考虑。

还有之前有粉丝疑惑,认为工业化时代之前的农业时期,农产品就是有机,这也是误区。

新品种未必产量大

新品种可能是口味改变,未必用了新品种就一定会量产。而且农产品受到供求关系影响,量产不是目标,盈利多才是目标。

对于新品种推广往往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初步种植或者养殖,数量不会很多,也不会马上带来量产。所以别过于听信别人的量产宣言,新品种更多在于口味变革、产业升级等。

价格趋势未必精准

现在世面上的农产品价格大数据多如羽毛,各种公众号、网站、客户端和微服务。价格数据一大批。但是却往往只是一个地点一个时间点上的价格,没有与等级相关,没有与品质相关,没有与交易时间相关,都是需要深入钻取的。

在这个农产品贸易信息差颇大的当下,有总比没有好,但刚入行的千万别上当受骗。

认为互联网+就是大趋势

有人说,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但是去年倒了一片,很多还半死不活,大部分团队配置不合理,用极高的成本拿投资人的钱买行业经验。

农业和生鲜绝不是低门槛谁都能做的产业,一味强调线上能力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凄惨的。从2015年股灾以来倒下众多生鲜电商和O2O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行”。

来源:乡村振兴与规划设计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