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我国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我国粮食总量再度高位增产,达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如何把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树立大食物观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如何?
针对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季焜。
黄季焜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在这一领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举措重心不变,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新亮点,如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明确促进粮食生产增长的多项新措施,以及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等。
重点提升饲料粮产能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明确,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新闻发布会明确,就国内而言,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就国际而言,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围绕重点目标,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农业设施等多项任务。其中关注度颇高的,是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提出这一规划,其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进行强调和部署,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提出要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201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作进一步部署和落实。十余年之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提出粮食产量要迈上新的千亿斤台阶。
对此,黄季焜表示,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2015年超过1.3万亿斤,从2007到2015年,8年时间内我国粮食产量增加3120亿斤,平均不到3年就可增加1千亿斤粮食。但当粮食达到2015年的1.321万亿斤这个高台阶后,已遇到了增长瓶颈。如在2015年-2022年的7年间,虽然粮食生产都超过1.3万亿斤,但年均增长量仅逾70亿斤,且增产颇为不易。照此速度估算,我国到2035年才能再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2022年-2035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仅0.55%。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需求仍在不断增长,虽然口粮需求已经下降,但饲料粮需求从现在到2035年年均增长速度将超1.5%,使得粮食总需求年均增长接近1%,几乎比生产增长高1倍。因而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但意义重大,而且非常必要。
黄季焜提醒,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增长的不是口粮,而是饲料粮,所以在粮食产能提升方面,要重点抓饲料粮,即玉米和大豆生产。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粮食产能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综合发力。黄季焜表示,要提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首先要保住现有产能,使现在的水土资源生产能力不下降。在此基础上,要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有相关部署,如在耕地方面,通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在种子方面,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黄季焜表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要通过深化种业等科技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而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所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的说法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黄季焜表示,从“有序推进”,到“加快步伐”,说法的改变,背后是生物育种产业化从制定政策和有序推动,走向加快实施。从在内蒙古、云南等个别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到推广试点范围,甚至可能在主产区展开试点示范。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育种产业化有望真正实现。
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还有“开展吨粮田创建”,吨粮田即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农田。前述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因为大豆玉米单产现在比较低,开展吨粮田创建是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黄淮海地区就曾创建过吨粮田,通过小麦适期晚播和玉米适期晚收提高农田年总产量。近年来部分地区相关实践更进一步,如山东在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整建制建设100个吨粮镇、30个吨粮县,支持德州市创建吨半粮市。
黄季焜表示,目前已有的吨粮田实践基本为试点示范或小规模种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建吨粮田,意味着吨粮田创建将从点到线到面发展,将推广至更多地区。吨粮田的创建和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前述提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施玉米单产、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等各方面措施,从土壤到技术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有所下降,而其他品类的消费与日俱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48.7公斤下降到144.6公斤,与之相对,居民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干鲜瓜果类等食物品类的人均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如肉类和蛋类分别从25.6公斤和8.2公斤,增加至32.9公斤和13.2公斤。
面对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和我国农业生产实际,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一项中,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构建更加重视,将其单列为一项,并作了更进一步的部署。明确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黄季焜表示,文件中提到的大食物观,指的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转型需要的食物观。
从现实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人多耕地少又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农区耕地农业已面临与日俱增的资源环境退化压力;从需求来看,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已进入吃得更好、吃得更营养健康的发展阶段;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幅员辽阔,陆地和海域宽广,能够为国民生产更多样丰富的食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黄季焜表示,大食物观理念下的多元化食物生产系统即包括农区、草地、林地、江河湖海和微生物与人造食物在内的五大食物生产系统。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树立大农业观、大比较优势观和大食物消费观。在实践中,必须建立与大食物观理念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但我国目前以农区耕地为主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难以支撑未来大农业格局下的五大食物生产系统的生产。
黄季焜认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正在进入大食物观发展新阶段,必须建立与整个大食物观以及五大食物生产系统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
来源:北京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莎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深度研究!我国农业科技迎来大爆发..
深度透析!农产品供应链:破局之路在何方?..
【农业模式】“云认养”兴起,消费者热衷当线上..
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资金配套及案例:国家级1-3亿..
请别再吹了,中国农业只剩下鸡毛了!..
未来已来!预制菜企业如何数字化(附5个策略)..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