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预制菜】我国预制菜沿革、政策支撑和发展趋势
农产品
  
2023-07-27 20:24:04
[ 导读 ] 我国预制菜沿革、政策支撑和发展趋势~

01

我国预制菜发展概况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便出现了净菜(指洗净后的菜),21世纪初,我国陆续出现半成品生产企业,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材料进一步加工。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预制菜由此拉开帷幕。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14年,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C端在疫情蔓延居家隔离时期迎来消费消费加速期。2019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其中B端市场为1956亿元,C端市场489亿元。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B、C端同时加速发展。

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7.59万家。近10年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2019年新增1.28万家,2020年新增1.29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2022年新增3470家。

目前,预制菜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45%、二线城市占比20%、三线城市占比16%。从预制菜行业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大为32%,其次是华南、华北、西南和华中地区,占比均达10%以上。销售渠道基本覆盖所有食品销售渠道,如餐饮、商超、农贸市场、便利店、电商、专业外卖市场、一般流通。其中餐饮企业是预制菜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从市场份额来看,B端占据8成比例。多种原因形成目前市场上toB和toC比例在8:2。

02

对预制菜的政策支撑

01、国务院及部委政策

2020年3月19日,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指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研发线上产品,拓展线上销售,采用“社区团购+集中配送”“中央厨房+线下配送”“无接触配送”“餐饮+零售”等新发展模式进行经营”。7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丰富加工产品,在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布局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满足城市多样化、便捷化需求。培育加工业态,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

2021年1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主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布局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等业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布的《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212号)指出,中央厨房是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2022年09月30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淡水鱼、小龙虾等重点品种加工、预制菜生产、海洋食品及功能产品生产”。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预制菜首次写入其中。文件在第十九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02、地方政府政策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火爆,不少企业竞相入局,国内多地出台加码扶持政策,助力中国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广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积极部署预制菜产业发展。河南、云南、福建、山东和北京等省市也陆续推出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建设预制菜创新平台,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链企业作用,培育示范企业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

03

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

01、产品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形态日益多样性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年轻消费者,预制菜从“能吃”“好吃”到“好吃且有性价比”再到“好吃+性价比+更好的体验感”实现不断升级迭代。无论是主打五分钟出餐、微波炉菜品还是自热自嗨速食火锅米饭,目前预制菜基本做到和新鲜原料出品无限接近。疫情不仅改变家庭食材的购买习惯,也改变对餐桌食材的认知习惯。安全、健康的预制菜更受欢迎。预制菜产品定位于便捷且健康的菜品,这决定了其目标消费人群整体较为年轻。现代餐饮形态多样,而青年人群热衷于新兴热门菜品,这促使半成品菜企业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以把握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及时研发并推出迎合年轻人的产品。行业长期以来以中国传统菜系菜品为主,近年来部分企业跟随消费群体偏好的改变逐步推出西餐类、油炸类、火锅类等热门形态的餐食产品。

02、传播渠道多样化、线上线下同时布局

经历疫情冲击,预制菜渠道也从餐饮、团餐等线下渠道开始转战家庭餐桌,发力新零售渠道。渠道下沉和定制生产也成为众多厂家的重要生存和发展手段。从预制菜产品渠道分布来看,电商渠道、私域流量型渠道和新型O—2—O渠道在预制菜销售渠道的占比快速提升,同时也有大量新锐品牌选择从线上开始建立品牌,从创立初始打造“互联网”品牌。

03、新媒体营销平台崛起,助力产品高效且精准触达用户

以往消费者大多依赖线下商超和便利店进行购物。直播视频带货模式风靡,不仅成为新销售渠道,同时也搭载与顾客沟通,建立品牌传播的功能。新兴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能高效且精准的触达目标用户,让预制菜销售实现精准化传播。比如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布预制菜日记分享,直播间出现预制菜品牌也越来越多。目前预制菜在消费市场上呈现出零售化和家庭化发展,不仅对消费者预制菜消费起到引导作用,也有利于家庭预制菜创新和进步。新媒体营销手段,除开辟线上销售平台外,例如引进KOL(Key Opinion Leader的简称,意思是关键意见领袖)直播带货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消化积压库存。但近期接连发生的头部电商主播税收事件将给线上模式带来短期影响和中长期深刻变化。短期内对于以来直播带货的产品或有负向增速,中长期将推动品牌商回归产品研发,推动品牌方扶持店铺自播,减少对KOL销售依赖。

04、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制约企业发展,囿于区域难突破

受供应链限制,预制菜较难突破地域限制,大部分商家辐射范围在最后“1公里”“3公里”,大型预制菜企业主要销售渠道仍然以本地为主。2020年初疫情暴发,懒宅经济火热,诸多受困于限制人员密集型接触的餐饮企业顺势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推出预制菜,在解决企业现金压力的同时拓宽销售赛道。由于预制菜使用场景在家庭或者餐厅厨房,单个客户规模小、配送频率高、区域内客户分散、时效性要求高,对产品配送提出很高要求。要保证菜品“色、香、味”整齐划一,部分预制菜运输配送过程需要全程冷链。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对预制菜企业带来较大挑战,直接影响业务辐射范围。2021年预制菜上市第一股味知香在江苏起家,近三年在华东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97.6%、96.81%、96.8%,华南、华北、西南等地营收占比不足4%。生产规模、异地复制、物流运输等问题成为预制菜企业扩张掣肘。

05、连锁餐饮标准化扩张,带动预制菜B端需求提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其中91.6%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对餐饮企业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够降低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节约70%-80%餐厅后厨空间,提升餐厅整体坪效、提高食品出品效率,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味道和品质稳定。同时有效缓解困扰餐饮行业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和毛利润的“三高一低”难题。未来国内预制菜市场有望保持CAGR20%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突破5000亿元。其中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渗透率达到8%左右。伴随国内外卖市场火热、冷链物流和连锁餐饮发展,到2025年预制菜B端采购规模有望达到6500亿元以上。B端餐饮企业对预制菜需求增加。预制菜产品选择多元化,量产、标准化生产更能保证口味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预制菜可以减少后厨人员,提高出餐速度、降低生产成本、避免食材在生产中的浪费。2020年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接近40%来原材料,22.41%来自人工成本,成为两项最大成本开支来源。预制菜对餐饮企业产品标准化降低损耗、减少厨师和切菜小工时间、节约厨房操作空间,提高出台率等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率方面创造较大价值。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门店达到41641家,持续保持高增速。连锁门店需要标准化生产快速复制达到规模化,对于增效将本的需求高。连锁门店数量上升也标志预制菜品需求量不断提升。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