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预制菜】预制菜如何升级才能拥抱消费端?
农产品
  
2023-07-29 15:31:33
[ 导读 ] 预制菜如何升级才能拥抱消费端?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参与企业众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今年上半年,预制菜产业呈现哪些特征?市场发展格局如何?预制菜如何加快从B端向C端渗透?

01

半年盘点:消费端是预制菜进入产销两旺的最大短板

2023年上半年,预制菜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受到了政府、企业、行业、资本、跨界玩家热捧,大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从政策端、资本端、产业端、消费端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从政策端来看,各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关于预制菜产业扶持的一些政策或者细则,这说明整个政策端对于预制菜这个赛道持续看好,政策红利也非常大。

从资本端来看,随着政策端的红利加大,资本端对于预制菜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从产业端来看,目前抢占预制菜这一赛道的“选手”非常的多。既有专业的,也有半专业的,还有非专业的。此外,还有连锁餐饮企业,比如西贝、海底捞,一些中小型的门店,大家对于预制菜都充满了信心。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端现在是整个预制菜进入产销两旺最大的一个短板,因为中国人“食以鲜为主”,不少消费者觉得预制菜是隔夜菜。

“综合来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消费端。”朱丹蓬称,随着整个新生代的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接受程度、普及程度、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两年之内预制菜应该会走进千家万户。

在朱丹蓬看来,下半年,预制菜产业会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二是资本力量持续加入;三是产业赛道越来越拥挤;四是有望逐步实现产销两旺。

02

市场格局:百强企业东部地区分布最多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8 万余家,超过5成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间。

近日,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显示,从预制菜百强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分布最多,占比百强榜单的64%。

预制菜百强中,一线城市企业数量占据榜单领先位置,入榜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北京,入榜数量分别为12家、7家、6家,一线城市凭借其研发创新、人才集聚等资源优势,占据榜单领先位置。

上海在榜单中的代表企业有来伊份、叮咚买菜,广州的代表企业有广州酒家、钱大妈,北京的代表企业有便宜坊、舌尖英雄等。

预制菜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仍有提升空间。入榜企业按2022年营收规模分布来看,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为5家。

处于低营收区间段的企业数量较多,20亿元以下、20亿~40亿元、40亿~60亿元区间段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6家、23家和16家,合计85家,预制菜企业规模小而散的问题凸显,同时也可以看出,预制菜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仍有提升空间。

另据《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除了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专业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商超零售类企业等行业主要参与者,还有很多企业跨界加入,积极转型布局预制菜领域,开展相关生产经营。

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容冷链等企业从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等电器生产领域切入预制菜产业;

外卖、商超、生鲜电商等平台也纷纷入局,如饿了么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上也将预制菜在商品分类中单列出来;

还有不少看起来与预制菜行业“毫不相关”的企业,则借助行业成熟的供应链,选择以产品为抓手,直接创立预制菜品牌。

如地产巨头碧桂园集团进军预制菜产业,旗下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食机已道”系列鲟鱼预制菜品;快递行业龙头顺丰也宣布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布局预制菜。

03

走向C端:企业应不断练就高品质的预制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并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虽然预制菜火爆,但面向C端的大众消费领域仍然是薄弱点,消费者对预制菜更多的仍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比例为8:2,而在预制菜产业发展较早的日本,这一比例已达1:1。

目前,除了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对预制菜观感和评价的负面因素还包括: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低、菜品种类单一、标识信息不详、性价比不高等。

对于预制菜企业而言,只有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真正打开C端消费市场,迎来大发展。

西贝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表示,从C端消费群体的画像来看,26-45岁的中青年逐渐成为整个行业消费主力军,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相应消费者来说,预制菜迎合其生活、消费方式。

此外,消费者在提升对预制菜接受度的同时,对预制菜口味和品质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这就需要每一个优质餐饮企业、食品企业不断练就自身高品质的预制能力,不断提高基于品质的生产效率。

结语

2023年,对于预制菜企业而言,更像是要历经一场“中考”,预制菜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享有过去三年的特殊“疫情环境”对预制菜的特殊红利。向上,是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向下,是极低的利润空间和淘汰出局的风险。

从市场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预制菜要实现良性发展,必然要走向更安全、更健康、营养更均衡的道路。想要更快地在C端实现销售突破,打消消费者的质疑势在必行。

因此,预制菜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也须注重质量标准、行业标准的建设,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更有信心。

此外,企业可从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品创新、营养搭配、种类丰富等多维度加强投入,凸显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提升消费群体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好味道的预制菜品。

预制菜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最初的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一个维度的竞争,进入多维或者全维度的竞争。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