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坤: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考
农产品
  
2024-06-26 19:40:09
[ 导读 ] 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展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土特产”是乡村振兴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土特产”文章,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1

准确把握乡村产业发展中“土特产”的内涵

01、如何区别乡村特色产业与“土特产”?图片

乡村特色产业是指根植乡村,以农民为主体,利用乡村自然、人文、农业与乡村多功能性资源,促进农民致富创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乡村特色产品与服务的乡村产业体系。“土特产”一般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依据本地气候、土壤、水质、历史人文传统、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所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

02、如何理解“土特产”的新内涵?图片

“土”中生“新”。土,不仅是气候、土壤,还包括文化、地域。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新的营销手段、新功能、新价值这五个新,能够“土”中生“新”。

以“特”制“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点,打造有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

“产”“链”融合。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乡村产业融合,纵向上要贯通产加销,横向上要融合农文旅,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农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03、如何把握乡村“土特产”的基本特征?图片

特色鲜明。其一,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特有的名优产品,并转化为特色商品。其二,呈现区域地方特色,构成对区域特色的认知。其三,体现特殊产品品质,品质独特,有一定知名度。其四,目标市场相对明确,满足特殊人群或者市场用户的需要。

乡村独有。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根植于农业农村、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产品,如特色粮油、特色果蔬、特色畜禽、特色水产,以及乡村纺织、竹编、陶艺、木雕等特色手工业。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如休闲旅游、现代康养等。

农民主体。挖掘和发展“土特产”,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进而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02

当前推动“土特产”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乡土资源新功能新价值深度挖掘不够。目前许多地方区县对“土”字理解不深,对当地生产活动和环境中蕴含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乡土资源新办法不多、营销手段不丰富,乡村农文旅融合碎片化,资源利用单一化,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多功能性资源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产品独特竞争优势不明显。各地“土特产”百花齐放,但同质化现象严重,未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部分县域对于资源特色挖掘不深,依靠产业发展突然引发的连锁效应,当地从业人员迅速跟进,造成市场产品“同质化”“简单化”,产业长远发展缺少“底气”。

土特产产业链延伸不足。许多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大多只是初级加工产品,深度加工较少且经营粗放,导致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条仍然偏短、价值链单一,农民卖的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

产业联农带农作用发挥不力。部分企业首先考虑自身利润,在产业发展中出现产业链条的垄断,带来的产业增益未能留给农民。部分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三产融合中农民多位于“一产”,少部分“二产”,更少“三产”,使得产业联农带农停留于“授人以鱼”的初级阶段。

03

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发展模式。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乡村宜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推动构建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在找准定位基础上,重点挖掘土特产业,培植“一业、一品、一特”,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多方位整合延伸特色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二)做好区域特色文章。一是注重“精品”打造和品牌体系支撑,提升区域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引导消费者消费乡村“土特产”。二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主线,制造出地域特色鲜明、乡村气息浓厚的农特产品,带动传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将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创建森林养老产业、休闲产业、康复产业、田园综合体产业,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新业态。

(三)重塑乡村土特产业体系。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着力解决生产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的问题。二是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解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品供给差异性不大的问题。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四是培育现代乡村产业综合性服务业,创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乡村生活性服务业、乡村传统特色产业、乡村环保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四)构建特色多元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来发掘农业农村新功能,突出产业集群来培植农业农村新模式,进而拓展乡村产业链条来建立新型产业。二是推动产业横向、纵向融合,横向融合形式主要有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组织等,纵向融合形式主要有农业联合体、订单、股份等。三是推动金融支撑“土特产”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推进利用量化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融资机制创新。

04

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编制重点建设的“土特产”目录,建立完善制度政策体系,激活要素活力、市场活力、主体活力。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二)强化科技支撑。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推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卡脖子”难题,延长“土特产”产业链。加快现代育种技术、种养技术、农机技术、加工技术、植保技术、信息技术、流通技术综合集成,建设现代化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和强镇建设“指挥棒”作用,利用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国家、省级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以科技为支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三)注重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种植、养殖、加工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夯实“土特产”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净化产地环境、加强标准制定、强化质量监管和产品追溯等,提供更多无公害绿色土特产品。把品牌农业、地标农产品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性安排中。引导各区域做好品牌定位,推进大宗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品牌化。

(四)完善支农惠农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广订单抵押、仓单质押等多种抵押质押方式,进一步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引入社会资金,完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有效机制,推动地方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拓宽乡村产业融资渠道。因地制宜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乡村土特产业,实实在在惠及农民。

(五)用信息化技术做优做强“土特产”。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产前用好大数据,及时了解气象、农资、加工流通渠道以及土特产市场价格信息,科学指导生产。产中用好物联网,在智慧种植、质量安全等方面,种好、养好、管好。产后用好新媒体,建设农村电商云平台,全面整合土特产各类资源,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