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文章!中国预制菜企业经营研究报告
农产品
  
2024-12-18 18:54:30
[ 导读 ] 中国预制菜企业经营研究报告~

01

行业概况与发展历程

01、预制菜行业定义及分类

预制菜行业,作为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的重要产物,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它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对便捷、营养食品的需求,也为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预制菜主要指工业化加工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预包装食品产品,不包含净菜等初加工产品。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具有方便、营养、美味等特点。

根据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预制菜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等;根据包装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散销、小包装、大包装三类;根据贮运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冷藏、速冻、热链、常温四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预制菜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市场监管提供了依据。

02、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始发期(1960年 – 1990年,行业硬件条件不成熟,发展迟缓,消费者接受度较低)、萌芽期(1990年 – 2000年,餐饮行业巨变驱动预制菜B端快速发展)、快速发展期(2000年 – 2010年)、需求发掘期(2010年 – 2020年及以后,C端需求逐渐被发掘)。在这一过程中,预制菜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

2000年前后,随着国际快餐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净菜配送工厂作为其成熟的标准化供应链的一环,也开始在国内出现。这一时期,预制菜企业主要以农牧水产企业、速冻食品巨头为主,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市场规模有限。

进入2010年后,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行业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居家餐饮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预制菜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预制菜产品开始从B端市场向C端市场拓展,产品种类和消费场景也日益丰富。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几年,预制菜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成为食品行业中的重要增长点。

0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01、预制菜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这一增长得益于预制菜行业在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食品工业的预制化进程,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营养的饮食选择。

预制菜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便捷、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居家餐饮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预制菜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预制菜产品开始从B端市场向C端市场拓展,产品种类和消费场景也日益丰富。

02、预制菜市场增长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到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165亿元,而在2026年将达到10720亿元,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这一预测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消费习惯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懒人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预制菜产品,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2)技术进步: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为预制菜的贮存和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进一步扩大了预制菜的市场潜力。

3)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包括冷链建设、企业培养、税收优惠等,为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预制菜企业通过研发更多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预制菜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综上所述,中国预制菜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成为食品行业中的重要增长点。

03

行业竞争格局

01、预制菜行业集中度分析

中国预制菜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特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达7.59万家,近10年来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然而,大部分预制菜加工企业仍然处于小、弱、散的状态。2020年预制菜CR10仅为13.6%,CR5仅为9.2%,市占率排名前三的绿进食品、安井食品、味知香分别占比2.4%、1.9%、1.8%。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行业集中度较低。

从地域分布来看,预制菜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等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河南、安徽等传统农业大省。山东省以8000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一,占比11.4%,其次是广东,约6700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这种地域集中度较高的现象,反映了预制菜产业与地方农业资源的紧密关联。

02、预制菜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分析

预制菜行业中的主要企业类型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餐饮、农林牧渔及零售等企业,基本涵盖预制菜完整的产业链。其中,食品加工类企业上榜最多,占榜单一半以上;其次为餐饮行业,占比22%,再次是农林牧渔行业,占比18%。这一分布显示了预制菜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

在预制菜头部企业中,主营即烹类预制菜产品的企业最多,占比44%,代表企业有安井食品、百胜中国等;即配类企业占25%,代表企业有国联水产、盒马鲜生等;即食类企业占17%,代表企业有绝味食品、双汇等;即热类企业占14%,代表企业有海底捞、三全等。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展产品线,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从营业收入来看,预制菜头部企业中,50亿元营收以内的企业占比超过六成,而50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较少,仅有15%。这一数据反映了预制菜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同时也指出了企业营业收入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净利润方面,2021年净利润为负数的企业占比接近三成,而2022年这一比例有所减少,接近二成。净利润不足1亿元的企业占比近三成,而净利润10亿元以上的占比明显增加,高于20%。这一变化表明,随着预制菜市场的逐渐成熟,不少头部企业抓住了市场机遇,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成效渐显,多家企业扭亏为盈,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04

财务状况分析

01、预制菜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预制菜行业的财务能力分析主要关注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以下是对这些关键财务指标的分析:

盈利能力预制菜行业的盈利能力可通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衡量。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表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头部企业中,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为负数的企业占比有所减少,而净利润1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明显增加,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预制菜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其偿债能力相对较弱。但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增长,预计偿债能力将逐步增强。

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预制菜行业的营运能力可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预制菜行业的营运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成长能力成长能力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预制菜行业的高速增长表明其具有强大的成长能力。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率,显示出良好的成长前景。

02、预制菜行业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预制菜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其成本结构密切相关。以下是对行业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的分析:

盈利能力预制菜行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需求、产品定价、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预制菜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盈利能力提升。同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间。

成本结构预制菜行业的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预制菜的成本影响较大。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此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则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行业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预制菜行业的财务状况总体向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成本结构得到优化。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预计行业的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05

行业政策与标准

01、预制菜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预制菜行业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政策环境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预制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地方政策扶持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例如,广东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培育、研发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山东省则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

政策趋势预计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出台更多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园区建设等,以推动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02、预制菜行业标准与规范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预制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国家标准建设: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和《预制菜术语与分类》,旨在为预制菜的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制定:部分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应地方特点的预制菜地方标准,如江西省的《预制菜冷链运输配送管理规范》和辽宁省大连市的《海鲜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等,这些地方标准为预制菜产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团体标准发展:除了国家和地方标准,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预制菜行业标准的制定。例如,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和《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品质分级和生产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指引。

标准实施影响:随着预制菜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预计将对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标准的实施也将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06

产业链分析

01、预制菜行业上游分析

预制菜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原料供应和初加工环节。这一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预制菜产品的质量与成本。

原料供应预制菜的原材料包括各类农、畜、禽、水产品等,这些原料的供应直接决定了预制菜的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蔬菜产量逐年递增,肉类产量总体上升,水产产量保持增长,这些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初加工初加工环节涉及对原料的清洗、切割、腌制等,是提升原料附加值的重要步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原料处理效率和产品质量。

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预制菜成本影响较大。由于预制菜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预制菜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预制菜企业需要通过长期合同、期货对冲等方式来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

02、预制菜行业中游分析

预制菜行业中游主要涉及预制菜的生产和加工,包括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以及餐饮企业等。

生产加工技术预制菜的生产加工技术包括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这些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预制菜的口感和品质。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预制菜的产品种类和口味日益丰富,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饮食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预制菜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预制菜头部企业中,食品加工类企业占比较高,这些企业通常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质量控制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中游企业需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03、预制菜行业下游应用分析

预制菜行业的下游应用主要涉及各类消费端口,包括连锁餐厅、菜品批发市场、乡厨、酒店等B端客户,以及通过餐饮门店、生鲜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销售给C端顾客。

B端市场预制菜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预制菜帮助餐饮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出餐效率,特别是在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下,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端市场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销量大幅提升。疫情期间,居家餐饮需求的增长更是加速了预制菜C端市场的发展。

消费习惯变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预制菜产品。预制菜企业需要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冷链物流预制菜对贮藏运输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保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预制菜的配送范围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07

行业风险与挑战

01、食品安全与营养挑战

预制菜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食品安全与营养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高度关注,预制菜行业也不例外。以下是对预制菜行业食品安全与营养挑战的具体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预制菜行业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制假售假等。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预制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特别是在冷链物流不完善的情况下,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加。此外,预制菜中添加剂的使用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营养挑战预制菜的营养价值是消费者关注的另一大问题。由于预制菜需要经过加工和保存,其营养成分可能会有所流失。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预制菜企业需要在保持食品口感和便利性的同时,注重产品的营养价值。根据库润数据的调研,消费者对预制菜中添加剂的使用和食材安全表示担忧,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

政策监管加强为了应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挑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监管。这要求预制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也需要关注产品的营养价值,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02、行业竞争与市场渗透率

预制菜行业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渗透率是衡量行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对行业竞争与市场渗透率的分析:

行业竞争格局中国预制菜行业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但集中度低。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CR10仅为13.6%,CR5仅为9.2%,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市场份额均不足3%。这表明行业内竞争激烈,尚未形成明显的市场领导者。预制菜企业需要通过差异化竞争、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渗透率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与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相比,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的提高,也受到产品品质、价格、便利性等因素的影响。预制菜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市场渗透率。

市场开发策略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预制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开发策略。这包括扩大产品线,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优化产品口味和营养配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加强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拓展销售渠道和提高市场覆盖率。

内容来源:预制菜100人     作者:刀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