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万亿预制菜如何用数据打赢‘舌尖安全’战?
农产品
  
2025-03-25 19:52:59
[ 导读 ] 万亿预制菜如何用数据打赢‘舌尖安全’战?

图片来源:2025广东3·15消费维权打假论坛

315曝光后,万亿预制菜如何用数据打赢“舌尖安全”战?

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紧抓国内消费市场热点,是消费者权益的守护之战,也是不良商家的“照妖镜”。今年,“保水虾仁”事件、杨铭宇黄焖鸡、小龙坎火锅等事件再一次将预制菜食品安全话题引上热搜。预制菜作为一个“效率”与“安全”博弈的行业一直争议不断,如何撕掉“不健康”的标签,真正成为国民餐桌的“放心之选”是当前预制菜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洞察“不健康”标签后的“数据”真相,以行业统计监测倒逼消费市场相关标准出台,成为促进食品行业洗牌、重新定义标签的“关键之选”。现在,让我们从统计视角,以今年315热议的预制菜产业为例,探讨一下预制菜产业数据研究如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市场趋势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

行业规模:数据支撑监管部门明确行业体量

从数据角度看,行业规模一直是消费市场的风向标,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市场出现垄断趋势,产品销售进入卖方市场,便意味着消费者极大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结合目前预制菜市场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约为640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8.9%,此外,广东已培育出国联水产、恒兴集团、雪印集团等十大头部企业,并吸引了格力电器、格兰仕等家电企业跨界布局预制菜装备制造领域。(数据来源:广东省工商联公众号文章)。

深圳预制菜更是吸引大量企业涌入,竞争激烈。不完全数据显示,深圳市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位列广东省首位,占广东省预制菜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企业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行业整体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行业规模化市场逐渐形成,未来,关于预制菜龙头企业的经营绩效跟踪、行业体量与竞争格局等调查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消费趋势:数据定位消费者关注重点

如果说行业规模,是观察供给市场的数据指标之一,那么,消费者行为偏好数据,便是定点观察需求市场的重要数据指标。目前,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扩张,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显著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焦点。

消费者行为数据监测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主动搜索预制菜食品安全信息,这既凸显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对预制菜商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认知方面,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认知存在偏差,60%的负面评价源于“未明确标注预制属性;关注要素方面,消费者预制菜购买关注要素排行:食材的安全(好坏)卫生程度>添加剂不多>食材新鲜度>制作安全度(数据来源:南宁预制菜产业协会);食品安全问题方面,添加非法添加剂、食品卫生问题、食材原料处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是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最担心的三个问题,占比依次为49.27%、41.46%、40.98%。37.07%的消费者还担心预制菜会有包装塑化剂的残留(数据来源:艾媒咨询)。综上,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全方位重视,也将成为数据层面评价预制菜商家的重要支撑点。

行业标准:数据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预制菜产业,标准是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目前预制菜生产暂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生产许可准入规范不明确,导致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图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已将预制菜地方标准提上日程2024年起,民进广东省委员会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2025年,深圳市龙华区政协委员马振军提出建立地方标准,规范预制菜的术语与品类,指导行业良性发展,为全国性标准提供实践参考。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通过同质性原则、层级编码和动态调整机制,为行业边界界定提供科学依据,支撑政策制定、市场分析及国际交流,是地方标准制定的核心工具之一。同时,产业统计监测则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同时,实时掌握企业更新动态,精准定位行业龙头,加强政企联系,共同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优化。

结语

当前,预制菜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315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企业更应把食品安全和品质提升放在首位,加强自律、把控质量。预制菜产业的未来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深略智慧作为长期专注服务于政府统计与经济运行管理的专业机构,秉持“洞察数据本质、挖掘数据价值”的理念,将持续以数据洞察赋能产业研究,追踪消费趋势、分析市场风险,助力预制菜产业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