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其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德国农民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个德国农民可以养活144个人,这一数字是1980年的3倍。但要想长期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每个农民需要至少养活200人。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新技术。目前,德国正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数字农业”。
在过去十几年中,德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德国非常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他们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也在坚定地走生态农业的路子,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农业人才培养——现代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成功模式。具体来看,德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1999―2007年间,德国农业企业数量从大概472 000家减少到374 500家,下降了20.6%。在这些企业中,从事粮农生产、林业和渔业的农业人员接近130万人,相比1999年减少了12.9%。德国农业人口在不断减少情况下,机械化程度却在不断提升,机械设施作业范围从1999年的36.3 hm 提高到2007年的45.3 hm。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950年,一个农业工人产出的农产品只能养活10个人,而今天可以养活大约140人。德国农业以家庭化经营为主,以家庭为单位形成小农场、小农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通过农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共同合作,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也为德国农业输出了大批高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德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
机械化的作业也造就了德国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耕作环境,即在耕作环境与原始环境中都保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德国政府每年拨款5000万马克用于“工业作物”的研究和开发,并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专门负责这方面的科研以及促进和协调全国“工业作物”的种植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由于政府的支持,德国“工业作物”种植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全国“工业作物”种植面积在1996年就超过了50万公顷,为化工和造纸工业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原料。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德国在农民的培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主要措施是:教育农民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培养家庭农场经营者、农艺师和农业技术员;培养相当于大专水平的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农业人才。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历史悠久
作为世界合作社发祥地,德国早在1867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合作社法》。农业合作社在德国农业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的合作组织很大,如德国畜牧协会等,其会员遍及全国,95%的畜牧养殖户都是其会员。主要原因是农民参加合作社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一是在生产交易活动中减少中间损失;二是在资金融通方面能免除债息过高的风险;三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共同享受增值的好处;四是在共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和设施方面互通有无;五是通过农业产业内部分工,能享受和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如良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
1970年以来,德国的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为了扩大影响力,纷纷走上联合发展之路。许多合作社都加入了地区性合作社联盟、专业性合作社联盟和全国性合作社联盟,这些联盟在互通情报、控制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场主投资开办的合作企业是合作化的第一层次,地区联盟或专业性联盟开办的企业就属于第二层次,而全国联盟或跨国联盟则算作高级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结合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德国农业经济结构和技术管理水平,是德国农业合作事业全面发展的结果。
四、“数字化”生产为德国农业带来强劲动力
“数字农业”基本理念与“工业4.0”并无二致。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
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据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统计,德国去年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为54亿欧元。
在今年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德国软件供应商SAP公司推出了“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多种生产信息,如某块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此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商科乐收集团(CLAAS)与德国电信开展合作,借助“工业4.0”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他们利用传感器技术加强机器之间的交流,使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交流通道,使用云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德国电信两年前提出了数字化奶牛养殖监控技术。农民购买温度计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养殖场安装,这些设备可以监控奶牛何时受孕、何时产仔等信息,而且可以自动将监控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养殖户的手机上。
现代德国农民的工作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支持。他们每天早上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查看当天天气信息、查询粮食市价和查收电子邮件。现在的大型农业机械都是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导航系统控制。农民只需要切换到GPS导航模式,卫星数据便能让农业机械精准作业,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之内。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也让农民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柏林的一家名为“365FarmNet”的初创企业为小型农场主提供了一套包括种植、饲养和经营在内的全程服务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详细的土地信息、种植和饲养规划、实时监控以及经营咨询等服务。而且通过该软件可以方便地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相应的服务帮助。
目前,德国农业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地区宽度覆盖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德国东部农村地区;另一个问题是数据安全问题,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愿意将自家农场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很多人对网络安全的可靠性仍持怀疑态度。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