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赵春江院士做客《开讲啦》:如何智慧种地?
智慧农业
  
2022-09-21 00:14:15
[ 导读 ] 如何智慧种地?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做客央视《开讲啦》,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智慧农业的大画卷和大场景。

问:什么是智慧农业?

赵院士如是说:从我个人角度来理解,智慧农业它是新一代信息科技,重点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再加上我们的工业装备,比方说拖拉机生活机,这两样还不行,要和农业生物技术,包括我们的品种,还要农业栽培管理等等方面进行融合。融合后使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就理解为它是智慧农业。

问:发展智慧农业究竟能够给我们的农业带来什么变化呢?

赵院士如是说:以温室蔬菜种植为例,其实农业除了种粮食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蔬菜,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温室的种植面积大概3000多万,但是大部分都是低端的日光温室,环境很难调控,当然也占了大量的耕地。像荷兰、以色列发展大型玻璃智能温室,这种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是非常高的。

以荷兰为例,一平方米西红柿或者叫番茄能生产到100公斤以上,产能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那么最近的话,我带领我的团队以寿光为例,我们知道寿光是我们国家北方蔬菜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了,我们团队在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做了一个示范。

在中国北方进行现代温室的生产成本特别高,高在哪呢?高在冬天的加温上了,荷兰不加温吗?荷兰也加,但是荷兰的冬季的平均温度在5度左右。像北京、河北像这些北方地区温度在负十几度,所以这样的话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让作物的生长。要加温就要耗能,这是一个最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我们根据这些情况,采取热交换的技术。

在结构上我们利用大斜面,还有在病害控制上也采取正压通风,这样在温室里的压力高,外面的压力低,所以菌类、空气当中孢子就不会往温室里走,这样就不用药和少用药,实现绿色的生产。

在环境条件的综合控制方面,我们也解决了相应的技术问题。这么大的一个温室,如果要调控起来,增加一度的温度,降低的温度都会有很大的难度。要研究这种调控的模型,给予一定的空间范围,这样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我们通过一个云的管控平台实现整个温室的智能化的生产,现在这个基地已经正式运行一年多。根据目前来看我们盈利的平衡点在一公斤2块3毛5的时候,基本上是收支是平衡的,要是再贵一些它就会有盈利,目前还是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最近几年,特别是针对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在进行转型,转什么型呢?要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精准、智能、绿色方式转变,由过度依赖人工,向以机器为主转变,已过去主观经验判断向以大数据智能决策这个方式的转变。

问:智慧农业未来怎么走?

赵院士如是说: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国情不一样,我们小农户比较多,地块都比较小,像美国万亩的大农场很多,所以我们国情不一样,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智慧农业之路,必须得有自己的技术。

1999年我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的项目。当时这个项目核心技术产品90%都得要从国外来买,很贵,那个时候我们要买一台在机器上装 GPS导航设备是多少钱呢?大概15万至18万。我们现在在农机上装的这些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农机装备,3至5万块钱。

还有我们面临着一个农业安全问题,买的国外产品,这个产品和它国家的卫星是相连的,整个农机的作业数据,要通过卫星传回国家的,如果把我们农业的情况了解的这么清楚,对于我们的农业是不是有一定的危险?

所以我们必须自立、自强,要有自己的技术体系,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发,在电控类、电子类、信息类相关的技术方面,我们基本上90%以上全部解决。而且大型的智能农机装备基本上也得到解决。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里面提出来,要建设智慧农业,构建这种农业的大数据的技术体系,反映了我们国家对智慧农业对信息科技和农业融合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我们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所以这样奠定了我们国家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问:那么究竟我们国家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呢?

赵院士如是说:我们可以看一张图片,我们卫星和无人机在不时的进行扫描,信息获取,我们的计算机的服务器在进行计算,同时要把这些决策结果传给我们的机器,那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国家的农业,我们国家的农村一定会是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幅美丽的画卷。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