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刊】李道亮教授:数字化必然带来农业绿色发展
智慧农业
  
2022-10-08 20:45:47
[ 导读 ] 国际上数字乡村发展态势、中外数字乡村发展差异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做?

近日,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道亮做了《从全球视角看我国数字乡村发展》主题报告。李道亮在报告中强调,要通过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大力推动农业装备、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和乡村公共信息服务等措施,推动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

今天,我想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主要讲三方面:国际上数字乡村发展态势、中外数字乡村发展差异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做。

01

全球数字乡村发展态势

经历了5000多年的传统农业和传统乡村将在未来30年从中国版土上消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60后、70后、85前农民代表传统农业生产者很快将退出历史舞台,90后、00后代表新一代农民,不可能采用传统生产方式。

如何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看待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首先介绍几组数据:

第一是农业从业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会迅速下降,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到了1%至2%;而中国扣除农民工外,农业从业人员还有15%。预计到2050年,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将下降到4%至5%。到那时,谁来从事农业生产,谁将住到村里,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时间只剩下30年了。

第二是农业产值。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值会迅速下降,越发达的地方比例越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跟农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产值会迅速增加,农业发展会派生出一系列的产业出来,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会越来越少。当然,不是“一锤子买卖”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是信息化和农业融合将推动产生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应该是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模式,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模式必然被淘汰。现有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严重,我国农业将步入迅速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过程。

从数字乡村来看,全球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计算机将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网络入户是数字乡村的基本特征。国外农场都有计算机,而中国极少,这显示了中国跟美国、欧洲的差距。计算机成为农场必不可少的工具,将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农业数据资源日渐成为农业决策的主引擎,一切的决策都靠数据说话。比如说国外农场主,夫妻俩人养猪,猪吃多少、吃什么配方,都是机器自动完成的,这个数就是靠完全养猪的大数据。养鱼也是,什么时候增氧、增几次、什么时候投饵、投多少等,类似的数据决策。这些还都是微观决策,宏观的政府决策更是依靠数据。

第三,装备数字化网络化加快推进。传统农业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包括机械装备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还没有完成,但是如果不对机械进行数字化改造,还会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农业。举个例子,拖拉机过去什么数都没有,只是把菜种出来了,温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是没有的,播种面积等数据也是没有的,这些都表明中国农业还比较传统。机械的数字化改造和网络化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才能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例如,国外夫妻两人可以养20万只鸡,一天收获19万个鸡蛋,如果不是装备数字化根本就没法实现。

第四,数字化必然带来农业绿色发展。现在很多农民不知道应该使用多少化肥、农药,只觉得多用能带来高产。数字化必然带来精准化,精准化实现数字化。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瑞士猪场、鸡场和牛场,他们的河水都很清,跟他们相比还有差距。

第五,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趋于融合与协同发展。城市和乡村一定不是二元化的,住在村里的不一定是农民,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融合是发展趋势,没有规模化的农业,农民是不可能增收的,这是目前的基本判断。

02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存在那些症结?

第一,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一户八亩地,种什么都不可能富。现在搞土地流转,200亩地差不多收入40万,经济作物可能100亩就够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规模,乡村振兴很难实现,还会出现老人在村里种地,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的现象。乡村振兴的本质要突破。怎么突破,目前土地承包制不能“一刀切”,通过信息化实现农民的组织化生产,把现在一个农民干十样活,将来变成干一个活派生出九个产业。这种方式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信息化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劳动生产率低。小规模导致生产效率极低,差不多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十分之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有规模的生产者,产业链条很长的生产者,真正的从事生产;而其他更多人则从事服务,往第二、第三产业上靠。再就是靠自然的淘汰,等60、70后退出农业生产,中国农业现代化将有很大的推进。小农经济链条非常短,一个人干十样活。欧洲种辣椒的不种茄子,只有种一样,必然是一个专业化设备,专业化的生产,专业的数字化,什么东西都是一套整体的,才是规模化的,收入也是高的。

第三,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老龄化严重。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是55岁,年轻人根本不可能从事农业生产,这种模式最多持续到2035-2040年。对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整理,通过组织化实现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不得不使用机械化,机械化不得不数字化。在欧洲,买一个机器可能要用10年,3年赚的钱就足够弥补劳动力成本了。是没有劳动力了才用机械,是这样的方式。所以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倒逼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才是数字乡村的真谛。

03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中国必然要走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所以,中国必然要走“生产装备化、装备数字化、监管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作业无人化”这“五化”,前提是规模化、组织化。我曾写了一本书叫4.0无人农场,无人农场并不是一个人没有,而是希望通过机器换人实现高效优质的生产。

中国现在处在农业2.0阶段。1.0是传统农业,2.0是机械化,3.0是数字农业。最发达国家也到了数字农业阶段,还没到以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为代表的4.0阶段。中国的概念有些超前,装备设施机械的数字化改造,尤其是发达地区、园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我们不可能一刀切搞数字乡村建设,必然要走一个用产业化来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必然要通过社区化来实现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乡村的建设。城乡数字化建设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是一个区域空间、风景、景观的差异。再一个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促进农村管理和治理。个人觉得,中国目前缺的更是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这个比生产的信息化需求更迫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提升效益,这是目前乡村振兴的本质。

第一,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否则搞数字乡村就是空中楼阁。

第二,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用数据说话,这个路非常漫长,数据要比较全面才能发挥作用。切入口是单品大数据全产业链建设,最成熟的是管理和电商,电商确实能够解决农民卖难的问题。

第三,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农机化虽然是机械化,但是机械化和数字化应该并行。

第四,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把农民一个人干十样活,变成一个人干一个活,同时派生出九个产业,这九个产业实际上就是新业态。尤其是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信息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大幅度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都有好处。

第六,大力发展乡村公共信息服务,通过扁平化的措施,实现乡村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方面的提升。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手段,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水平的标志。

数字乡村前景无限美好,但是有很多难走的路要走。中国农业需要30年的时间,通过优越的社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创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定会“乘风破浪会有时”。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