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一个年轻人坐在地边吃冰淇淋,所有的农机在田里自动作业。如果看的更仔细一点儿,会发现所有的农机都没有驾驶室,都是无人驾驶的,这就是明天的农业”,在12月16日举行的“智慧农业创新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表示,智慧农业的发展,将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等。而无人农场,即是未来智慧农业实现的途径之一。
智慧农业会大幅提高生产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智慧农业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成为当前农业科技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智慧农业为何成为热点?罗锡文介绍,智慧农业首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在过去依靠人力畜力的时代,一个人一头牛,一天犁两亩地,而现在,一台无人驾驶旋耕机,一个小时能耕20亩地。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插一亩地,而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一个小时能插5亩地。人工撒播水稻,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播6亩水田,而无人驾驶的水直播机,一个小时就能播5亩地或者更多。人工喷雾,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喷3亩地,而无人机喷雾一个小时就能喷200亩地。人工收获,1人1天最多只能收半亩地,而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一个小时能收5-6亩地。同时,智慧农业还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罗锡文说,“采用基于北斗的精准导航技术,农机直线行驶中,横向误差小于2.5cm,这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0.5-1.0%。”
同时,智慧农业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罗锡文算了一笔账,“以农田精准平整技术为例,采用农田精准平整技术后,能节水20-30%,能节肥5-10%,能增产5-10%,比传统平地方法提高效率30%。”
无人农场的五大功能
智慧农业如何落地,罗锡文认为,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途径之一。
“无人农场有五个功能,第一,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第二,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第三,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第四,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第五,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罗锡文说,“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
数字化感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罗锡文介绍,“以植物生产为例,数字化感知的内容包括土壤信息与耕作阻力、养分、水分,作物的长势信息和作物病虫草害的信息。”
而获取信息的方式,则通过卫星、无人机、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三者协同,既可以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也可以获取同一类型不同侧重的信息。
罗锡文介绍,“根据不同的场景,我们采用不同的技术。比如想知道广东省全省的水稻种植面积,那么建议通过卫星图片来判断。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个农场的水稻长势信息,我们就可以用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来分析。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块地里面的水稻病虫害的情况,我们就要用地面仪器来测定。”
丰富而全面的信息,精度和广度都远超过去人工测量的效果,这些信息可以为未来的农田决策、作业提供更好的支撑。
无人农场中能做到哪些事
在无人农场中,我们可以实现哪些“未来场景”?罗锡文表示,从决策开始,到精准作业、定点作业、智慧管理,无人农场可以实现生产全链条的数字化、无人化、智慧化。
在决策阶段,根据地形地貌、田块大小和灌溉条件等,可以智能决策土地的整治方案。在土地整治阶段,根据土壤质地和耕整习惯等,智能决策耕整方案。在种植选择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种植习惯等,智能决策种植方案。在播种阶段,根据当地的种植气候和种植方案,智能决策播种方案,包括播种时间、行距、穴距和播种量。在管理阶段,根据作物的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智能决策田间的管理方案,包括灌排、施肥、打药等等。在收获阶段,根据作物的长势和当地的气象,智能决策收获方案,包括什么时候收,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收。
这些场景,其实已经可以实现。罗锡文介绍,“比如一种无人驾驶的水稻精良播种机,它将稻种精准地播放,2粒、2粒或者3粒、3粒,而且可以同步开沟起垄。再如中国农机院研究成功的一种大型智能化变量喷药机,它能够自动识别杂草,实现精准配药。”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一套主从导航水稻收割机系统,主要由一台红色的收割机和一台蓝色的运粮车组成,两台车中间的横向位置误差不超过5厘米,纵向位置误差不超过10厘米,使得收割机中的谷子,可以准确地卸在运粮车上。
丰富多样的自动化机械进行精准作业,而管理者则可以实现智慧化管理,“不用下地,在办公室就可以监控工作效率、作业情况。因为每一台农机上面都装着传感器,装着卫星天线,可以远程监控和调度。”
无人农场的实践故事
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了首个水稻无人农场,罗锡文介绍,从最开始的整地,到最后的收获,已经实现了全程智慧化、无人化。
无人驾驶的旋耕机,完成了最初的整地工作,监测的数据显示,14亩地,38分钟完成整地作业,误差不超过2.5厘米。罗锡文说,“和人工相比,又快又好。而且,在最后一行的时候,它知道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自动沿着我们给它设定的路线,开回到机库里。”
播种环节,无人播种机实现了水稻直播,罗锡文介绍,“一般水稻直播,采用的是旱直播方式,将稻种播在干土上,然后再浇水。无人播种机到第一个点,开始播种,一个小时可以播种20亩,播完之后自动回到机库。”
相比整地和播种,田间管理更加复杂,也需要更多的机械,“田间管理包括水肥药的管理,有两种作业方式,天上和地下。天上是采用无人机。无人机作业有一个特点,如果一个地方长得不好,它可以多施点肥,实现精准喷施。在地面上采用水田喷雾机,它也是自动从机库里面开出来,喷雾机幅宽12米,作业效率非常高,它的雾化效果特别好。对于根部和下部发生的问题防治效果特别好。”罗锡文说。
在最后的收获环节,两台机械同时作业,罗锡文介绍,“收割机在田中收的时候,运粮车在旁边等着,等收割机的粮仓快满了,发一个信号过来,运粮车自动走过去开始卸粮。然后它开到田边,把粮食卸到卡车上,再由卡车运到粮仓去。这种模式我们称为等待卸粮模式。”
无人农场效率如何?罗锡文介绍,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的实践中,早稻亩产达到662.29公斤,而当地平均亩产为500公斤左右。
来源:新京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寿光新农人..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