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问题与策略
智慧农业
  
2024-06-26 19:48:38
[ 导读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问题与策略~

“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作的重点与核心,也是维系社会关系、有效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内容,是保证国家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才能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智慧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数字农业,而互联网发展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我国智慧农业十分有效。

01

智慧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01、基础硬件设施落后,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不合理图片

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的出现使得农业活动也越来越精准化、自动化、高效化。与此同时,加强网络环境覆盖等乡村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优化乡村农业互联网生产条件已经成为开展智慧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前提。此外,由于智慧农业概念相对宽泛,相关领域较多,存有一定的发展难度,这对我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农业发展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安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图片

由于部分地区不注重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再加上农村地区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我国目前的农业一线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技能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凸显,不仅欠缺农业理论知识,更不了解当代信息化浪潮中诞生的新兴技术,已无法满足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在农业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信息虚假、信息量过大、信息失效等都是核心问题,农户自身对于信息甄别能力有限,个别信息甚至会影响劳作、造成经济损失。

03、普及范围较小,一体化营销程度低图片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还是种植业,虽然创建了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应用了无人机械发展模式,也设立了无人智慧作业系统,但是对畜禽养殖业等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多,存在经营和管理范围受限和单一化的问题。在营销模式方面,目前我国主要以传统和组织化营销两种,但均存在其成员以传统农民为主、链条可隔断、市场范围受限。一体化营销模式具备强调食品安全性高度集中、有专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特点,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今我国智慧农业已经从组织化营销模式逐渐向一体化营销模式转变。

04、市场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到位,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不足图片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们生活目标已经从“吃饱”逐步转变为“吃好”,对绿色、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目前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达不到人们的要求,最终导致市场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此同时,我国乡村整体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不够高,一些农户信息获取方式还停留在纸媒和电视新闻,网络普及率仍然较低,村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因费用问题较为落后。

02

智慧农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01、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顶层设计

第一,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订顶层优化设计方案,找到智慧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发展的“根本”;第二,政府要发挥引导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建立村集体与运营商的沟通渠道;第三,从基础领域入手,投入足够多的资金,避免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供给不足。

0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政府扶持和服务力度图片

首先,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鼓励高校设立智慧农业学科,开发专业课程,定向培养所需人才;其次,我国政府和部门应制定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高素质科技特派员和网络技术人员,引领基层农业生产者参与智慧农业建设。最后,政府要发布助推智慧农业发展的辅助性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高科技人才,实现智慧农业发展知识的实践活动应用。

03、拓宽普及范围,建立组织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图片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及其相关资源开发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跨区域性,拓展智慧农业普及范围,促进其多元化发展,往往是切实提升农业水平的主要策略,加强组织化供应链管理,利用热点资源,实现智慧农业发展项目开拓创新,协调发展多种农业领域,在发展精细化养殖业的基础上保障辅助设施水平,从根本上延长智慧农业产业链。

04、将社会资本融入智慧农业发展,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图片

给予智慧农业发展社会资金十分必要,可确保农业资金增加,保障科研,增强劳动力,将更多的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智慧农产品生产当中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智能通信设备的引进有利于拓宽智慧农业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利用“互联网+”下的各种技术掌握农产品生产和农作物生产实况,智慧化、高效能地管控智慧农产品生产。

文章内容来源于:张帅 刘金林.“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问题与策略.农业经济,2023/11.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