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农业如何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始终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生产方式粗放、生态资源消耗巨大,四海之内无闲田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而在发达国家,通过设施农业的多年发展,已经彻底摆脱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进而稳定了农产品市场供给,不会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
那么,设施农业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又存在哪些发展机遇?今天就让小编带您一起看看。
近年,虽然我国农产品供给充分,但是并不代表市场竞争力强,更不代表农民能够增收,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板,用“一高一低”就足以概括。
“一高”是成本高
这里的农业成本既有看的见的成本,比如农药、化肥、农业用水等等,我国的消耗量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
也有看不见的成本。比如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硬化、酸化;农药使用超标会污染到地下水源等等,所有这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高昂的隐性成本。
也正是因为成本高,所以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在国际上就失去了竞争力,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民朋友的收入所得。
“一低”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直到今天即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但分散经营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土资源的分布严重失衡,有土无水和有水无土的情况都很突出。
在先天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通过后天来弥补,比如大力发展发展设施农业,就能有效的扭转我们国家农业的劣势。
所谓设施农业,是在自然环境相对不足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空气等环境条件,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
具有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等特点。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截至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
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设施农业在我国的中东部省份确实已经发展了多年,但总体来看大而不强,而在西部地区和一些贫穷落后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还相对不足。
提高生产效率、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比如都市楼宇农业,就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在写字楼里种植蔬果和绿植,对于空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显著降低了栽培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比如我国西北很多果蔬大棚,都在使用节水滴灌技术,就像打点滴一样把水输送到植物根系。
前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
现在我们在东中部地区对于设施农业都还是比较重视,因为它配套搞了高附加值的产业,成本也划得来,但是在西部,那些天然的就缺水、缺土、缺温的地区,实际上它更需要设施农业。
而且在贫困地区的设施农业建设相当于大宗农产品产区的基本农田建设,所以说设施农业的投入是特别需要加强的。
我们在讲设施农业投入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中东部地区,不能只看到发达地区,特别要看到对于西部和贫困地区设施农业的支持,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在西部地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避灾,如果是雨养农业,这个灾多半是避不过去的,但如果有了设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避灾能力。所以这一点我希望能够引起农业部的高度重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农业水平还完全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全国每个地方只能结合自己当地的资源条件,去发展种植适宜本地的作物。
而在此之后,我们国家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菜篮子工程”,就是要解决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保障消费者餐桌食物的有效供给。
经过十年时间,“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和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设施农业没有大的发展, 蔬菜水果反而更贵。
在十三五期间,设施农业正在成为国家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有效抓手,在政策、资金、基础建设方面都会给予巨大扶持。
这就意味着,政府补一点、农民掏一点、企业让一点,设施农业完全可以迎来又一个春天。
全国政协委员 广西农科院副院长白先进
建议要把设施栽培列入到农机补贴的范围里去,因为一直以来农业部的补贴里是没有设施栽培这一块的内容的。
设施栽培其实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收的效果要比没有设施农业要高出五倍。
发达地区老早就已经开始搞了,像江浙很早省里面就开始搞,政府也有补贴。但是西部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投入少,加上本身就贫穷。
现在发展有一个利好,就是钢材是最便宜的,因为要去库存嘛,高的时候钢材价格4000多一吨,现在才1000多一吨,国家如果补贴一下,趁着这个机会,又便宜,又能减少库存,促进农业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应该是蛮好的。
避灾功能
几乎每个夏天,南方地区都会遭受暴雨的侵袭,所以这个时候设施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水资源不足,就更要依靠设施农业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了。
促进合作
我国农业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组织化程度低,但是要想把设施农业发展好,农户之间就必须要群策群力。
人多了以后规模扩大了,面对市场有更强的议价空间,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提高劳动生产力
设施农业的收益是露天栽培的好几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延长了农民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受制于环境因素,一年只能种植四五个月,但现在就可以基本实现“全年无休”。
提升农产品品质
在提升了组织化程度之后,很多现代化、科技含量很高的新技术就可以更好地使用,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这样一来,就更容易提升农产品品质。
发展第三产业
不少距离市区比较近的温室大棚,很多都在发展第三产业,比如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教育农园、定制化生产等等。
有利于提升农业附加值,扩大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环节的增值收益。
设施农业中值得捕捉的商机不只是温室大棚这么简单。
为了减少碳排放,避免温室效应,就需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
而光伏与设施农业的结合有两种形式,在西部荒漠地区叫做沙光互补,
在东部地区叫做农光互补。
所以,无论是过去解决老百姓餐桌蔬果供应的“菜篮子”工程;还是今天发展现代农业要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自然风险;抑或在未来要进一步节约耕地、倡导节能低碳农业,设施农业都是一块商机无限的价值洼地,农民朋友值得长期关注!
(来源:致富帮)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政策青睐!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新引擎,加速农业科..
硬核引领:长效科技加靶向精准技术,云大科技开..
赤峰老张靠诙谐日常走红快手,真实记录乡村生活..
农业农村部启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
【智慧养殖】水禽智能化养殖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建..
【数字乡村】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深化数字技术..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合作社模式】农民的财富密码:探究10大乡村振..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中芯一号家育“猛芯”种猪芯片全球首发仪式在呼..
惊不惊喜!数字农业黑科技盘点:给奶牛戴眼镜、..
当300万粉丝遇上3000棵果树,“鑫鑫爱生活”在快..
【农业供应链】2025年牛羊肉供应链现状、挑战与..
乡村振兴如何低成本创业,不卖产品也能年入20万..
泰益欣2025 年新品发布会隆重召开,携手创引农药..
政策拆解!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计划甄选100个合作县域,提..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2025工程师职称评审开启报名,人社可查+全国通用..
关于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