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湖北“女粮王”的4点经营创新:降低成本、技术壁垒、锁定用户、品牌话语权
种植
   老猫
2017-11-24 09:29:31
[ 导读 ] 今天,农业君分享这个一位擅于创新的农业女老板的案例,希望大家可以从她的创新创业中领悟经营的真谛。

创业需要熬,当然,做事业的人都是伟大的!即使在普通的事业。

一位普普通通的37岁的农村妇女竟然能够折腾出让大老爷们稀罕的成功,为何?其实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这句话可以当做经营信念贴在每一个农业人的心里。

今天,农业君分享这个一位擅于创新的农业女老板的案例,希望大家可以从她的创新创业中领悟经营的真谛。

毕利霞,女,36岁,湖北兴华农机合作社老板、被业界号称“女粮王”。7年的时间,毕利霞创新攻克晚稻育秧难题,并创办育秧工厂,锻造社会化服务模式,还创立了“内荆河”大米品牌,带领农户奔向小康。

毕利霞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形成自有种植面积2625亩,以生产优质、有机水稻为主,年均粮食产量1575吨,带动农民增收165.4万元;实行社会化服务面积2.29万亩,其中全程托管459亩,半程托管2.24万亩,年均粮食产量1377吨,带动农民增收420万元。

取得如此傲娇的成功,离不开毕利霞的创新经营。我们一起来剖析下她的4点经营创新:降低成本、技术创新、产业永动机、品牌化。

1、降低成本,推进社会化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在一些省份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形式,对于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通知》实施内容有2个关键信息:

1)实施区域集中连片。在整村、整乡或更大区域集中连片推进,避免撒胡椒面,引导小农户、专业大户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广泛自觉接受社会化服务。

2)突出支持薄弱环节。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关键且薄弱环节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支持作业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的深耕深松、农作物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环节,初始投入大、技术难度高、单个农户做不了的工厂化育供苗、仓储烘干等环节,外部性特征强、单个农户作业效果差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们发现,社会化服务利好在于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何降低种粮劳动强度?毕利霞想到的就是社会化服务模式。她的干法又有2点:

1)推广机械化。毕利霞夫妇用家里仅有积蓄添置了几台农机具,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但田块不规则、旋耕机无法水旱两用,耕整还得靠人力。耗费数个月时间试验,夫妻俩发明了水旱两用船式旋耕机,破解了这个难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还联合周边合作社共同推进机械化作业。

2)推进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毕利霞采取统一与种植大户签订农机作业协议、统一采购农机物资等措施,降低种植成本;提供订单式社会化服务,降低了劳动强度;推行“生产在社、管理在家”模式,形成多种土地收益分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毕利霞还十分注重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一般一亩稻田化肥施用最多20斤,毕利霞发现镇里约有700多亩地,农户施用大量化肥,地越喂越馋,便免费提供红花籽或绿肥帮助村民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

2、创新技术,攻克晚稻育秧难题

作为水稻大县、粮食大县——湖北监利的水稻耕种成为该县重要经济来源。

当时监利县晚稻机插秧技术一直没过关。农户用晚稻品种育秧,插到大田后,因秧苗小,到九十月份遇到寒露要么冻死要么灌浆不足而减产。

为解决这个问题,毕利霞夫妇花了5年才获得真经——2011年两人用早稻品种育晚稻秧,因早稻秧苗生长周期短,能在寒露风到来之前就长大,灌浆充足。当年试验取得成功,晚稻大获丰收。

毕利霞认为,如果攻克晚稻机插秧技术,就能提供早中晚稻育秧和机插服务,扩大服务市场,延长服务时间,也能获得更大收益。

晚稻育秧技术突破,晚稻机插秧成为可能,改变过去只有早稻或中稻机插的格局,使“单改双”成为可能。2012年,晚稻机插在监利全县推广,当年水稻复种面积增加20多万亩。

这一技术的创新为单亩水稻种植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每亩出产量的提高,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3、借助育秧工厂,打通水稻种植产业链

专家认为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国家对此,相应的补贴也特别可观。

其中,育秧工厂的主体就是合作社。一般以合作社形式承载集中育秧、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水稻种植、蔬菜生产等6项功能,产业链更为完备的育秧工厂还有建有畜牧养殖、水稻烘干、存储、土地托管、种苗培育等其他专业合作社。

2012年,毕利霞也创办了全镇第一家育秧工厂。公楼占地近2000平方米,有育秧大棚40多个,里面摆满了秧盘。大棚外,还有4块长方形秧盘放在露天里。

毕利霞介绍,育秧工厂能为农民集中育秧,提供耕整、机插、收割、烘干、存储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社根据农民需要提供几个甚至全程服务。

仅靠育秧这一个环节,毕利霞一年就可赚几十万元。育秧工厂通过提取服务费和农资捆绑销售,一年获利不小,这是育秧工厂快速推进的原因。

毕利霞说,近些年来农村投资机会增多,社会资本窥探已久,希望找到一个好平台作为载体或者跳板进入农村,育秧工厂提供了这个机会。

毕竟,育秧工厂除了育秧工厂本身能赚钱外,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平台,能够探索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休闲旅游等多种模式。

4、延长产业链,创建大米品牌

种的好,也要卖的好。想要卖得好,就必须要创建品牌。通过品牌溢价,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在毕利霞看来,农民不致富是因为他们始终处在生产最低端。现在不一样了,无论是育秧工厂还是家庭农场,都已经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具备较大种植规模,有能力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加工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所以,他们可以谋求社会平均利润,可以像企业主一样创建自己的品牌。

毕利霞雄心勃勃:我们现在既要搞育秧插秧,还要卖米、做品牌。

育秧大棚从成立时的2个发展到40个,自有种植面积近3000亩。现在,毕利霞还引进了智能配肥机,为农户免费检测土壤配肥,兴建了粮食烘干厂房,注册“内荆河”大米品牌,加工大米,并将自有3000亩水稻田作为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延长产业链,推动农业向绿色、现代化发展。

未来,毕利霞要打造内荆河大米品牌,带动周围老百姓按照我们这个模式来种,让他们种的粮食产生更高的效益。

创新是农业经营之魂!无创新,不农业!毕利霞的案例告诉我们创新才是农业经营成功之路。剩下的,请各位农业老板们深思与借鉴!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