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中国智慧农业公司的出路在哪里?政企合作!
一、背景
在数字化浪潮的汹涌推动下,中国农业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前些天,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课题组、领先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协会+企业+地方”合作模式。该模式以甄选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县域为核心,计划在这些县域内打造总面积达1万公顷的示范田,旨在通过集中力量,实现粮食单产的显著提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坚定决心,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当然,这个举措为中国智慧农业公司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又一次的试验。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作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智慧农业,这一政策导向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
然而,过去三年,中国智慧农业似乎处于停滞状态,未诞生新的商业模式,融资案例也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些曾经号称头部公司也遭遇发展困境。
那么,未来如何突破呢?一定是组织创新、商业创新、模式创新。
二、智慧农业对中国农业的意义
从2012年开始,智慧农业就成为传统农业的香饽饽,也引发了传统农业不断地裂变与创新,给中国农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1. 品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精准管理
智慧农业通过集成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以智能灌溉系统为例,该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水资源的精准利用,避免浪费。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
此外,智慧农业还能够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智能温控大棚等技术手段,实现农药使用的精准化和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调控,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2. 参与世界竞争: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智慧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提供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机遇。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中国农业可以加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和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这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可以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智慧农业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助力粮食安全:从保障供给到稳定增长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智慧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精准感知和数据分析技术,智慧农业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等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智慧农业还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智慧农业可以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在政策与市场的助推下,中国智慧农业也将逐步迈入深水期,继续探索落地与创新。
三、智慧农业发展的变革与挑战
除了发展之外,中国智慧农业遭遇多项挑战,具体如下:
1. 人才短缺:从数量不足到质量不高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关键领域,缺乏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占比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现有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2. 融合难题:从技术壁垒到机制障碍
智慧农业涉及多个领域和技术的融合,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等。然而,当前这些领域之间的融合还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这导致智慧农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孤岛、技术壁垒等。
例如,在农业数据共享方面,由于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共享和利用。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加强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打破数据壁垒和技术障碍,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 研发能力不足:从跟跑到并跑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发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方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这导致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技术和装备,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风险。
例如,在智能农机装备方面,我国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仍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提高我国智慧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4. 同质化严重:从模仿到创新
当前,中国智慧农业领域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许多企业和机构都在开展类似的智慧农业项目,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这导致智慧农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例如,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许多企业和机构都在建设类似的数据平台,但平台功能和服务内容却大同小异。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加强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工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的形成和实施,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实,问题也是机会,挑战就会有突破!如何突破?政企合作!
四、政企一体化协同的关键路径
1. 政府订单引导:明确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发布智慧农业相关的采购订单,明确市场需求和技术标准,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政府可以采购智能农机设备、农业大数据平台服务等,为农业企业提供直接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智慧农业市场的发展秩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出台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可以制定智慧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智慧农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加速技术创新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例如,政府可以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智慧农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可以引导企业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加速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提高我国智慧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打造平台化协作:构建生态体系,促进协同发展
政府可以主导打造智慧农业平台化协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例如,政府可以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可以建立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建立智慧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通过平台化协作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例如,在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内,可以集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农业物联网服务企业、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多类型企业,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和生态体系。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4. 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财政压力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推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政府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智慧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不仅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在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政府可以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智能农机装备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在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面,政府可以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和运营服务体系。通过PPP模式的实施,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领域,推动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启示与展望
1. 从技术公司到服务型公司: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价值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公司需要逐渐从单纯的技术提供者转变为综合服务商。除了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外,还需要为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例如,农业技术公司可以针对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其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支持,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转型升级为服务型公司,农业技术公司可以提升服务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从研究产品到研究产业:拓宽视野,促进产业升级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从单一的产品研究向整个产业生态的研究转变。除了关注农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外,还需要深入研究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
例如,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问题;可以关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可以关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拓宽研究视野和领域范围,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农业产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 从解决单一农业问题到解决产业生态问题:系统思维,推动全面发展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从解决单一的农业问题向解决整个产业生态问题转变。除了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外,还需要关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问题。
例如,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关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问题;可以关注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问题;可以关注农业产业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影响问题。通过系统思维和全面分析,可以推动智慧农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农业产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政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拓展。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提高智慧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安全可靠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具体实施层面,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工作;可以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力度;可以完善智慧农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则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可以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工作;可以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推进,可以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
农业行业观察认为,智慧农业的大盘子是好的,基于中国的大市场,机会也非常之多,但核心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要在产业链端发力,实现从技术供应商变成产业服务者。(文/逍遥子)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中国智慧农业何去何从?终局模式:政企合作..
【考证】农业经理人技能证4月7日报名截止,4月27..
案例研究!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案例研究..
【预制菜行业】万亿预制菜如何用数据打赢‘舌尖..
【数字乡村】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升乡村数..
【农资行业】2025年农资行业的两极分化:如何在..
【政策解读】浙江:打造“低空+农业”六大应用场..
农业投资八大关键要素!建议收藏~..
深度研究!“三位一体”:从单一合作到综合合作..
韩俊: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
浅析!智慧农业9大赚钱模式,哪一个更牛..
普通人搞乡村振兴:不需要当大老板,可以尝试做..
【农村电商】深度拆解!农村电商的困境、原因与..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
电装与Certhon跨界创新实践 Artemy®机器人 开启..
农场运营:小农场持续盈利的5个技巧..
【预制菜】大单品时代,预制菜企业行动指南(建..
深度剖析!中国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畜牧行业】2025年畜牧行业预测:极限降本仍会..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