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汇集】农业如何绿色发展?来听余欣荣、柯炳生、赵春江等大咖怎么说?
种植
  
2021-05-11 22:08:52
[ 导读 ] 农业如何绿色发展?

日前,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丰收节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站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维度上,广开言路,探讨如何打造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余欣荣

余欣荣重点围绕更好地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是千年以来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的思想,指出必须从科学的高度深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必须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谋划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从科学的高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科学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本质属性。从历史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宝贵结晶;从实践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系统探索;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从科技进步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总而言之,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门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生产力布局、技术创新与集成、体制机制创新,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科学。”

“坚持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构建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化,是农业发展观深刻革命的系统化,是科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遵循。科学的思维,就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运用好系统论和运筹学,把土、水、气、种、肥、药、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等涉及绿色发展的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加快推进全要素绿色发展,重点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找准科学路径,不断强化理论、科技与制度三大创新,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思想障碍,加快绿色技术装备从散装到组装再到整装的跨越,持续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做到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与市场化‘四化’协同,努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李武章

李武章介绍山西省围绕乡村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山西是黄河流域农业摇篮,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山西是特色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山西生态脆弱,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全省围绕乡村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关键所在,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重要保障,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前提基础,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柯炳生

柯炳生将农业农村实际情况与绿色发展进行深度衔接,介绍中国乡村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和典型模式。

“我国在绿色发展实践方面有两大经验,一个是农业四减,即减肥、减药、节水、减膜;另一个是农村‘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关乎全局,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久久为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第一个是政府支持,第二个科技支撑。需要我们做很精准的对策,无人机是数字革命,无人机喷药,不是计算机科学家解决的问题,是农学家解决的问题,所以问题很重大、很关键,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做出久久为功的努力。”

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春江

赵春江展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乡村绿色发展的美好景象,阐释运用数字技术支撑“三农”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模式。

“要把数字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地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去,构建智慧化的生产技术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数字农业链条化实施,数字农村板块化实施。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建立分门别类的补贴政策。”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杜志雄

杜志雄从国际视角系统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示一些国家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所取得的经验。

“中国农业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经营效益,从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一支具有生态自觉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兼具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迅速实施冲击-反应式调整、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能力强、符合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整体目标的农业生产新主体发育和形成。”

汲取农耕智慧促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闵庆文

闵庆文谈农业文化遗产的乡村价值,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对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坚守,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兴旺发达的重要推动力。

“中华文明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传统文化与农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中国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包含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它是解读传统中国的钥匙、保持中国文化魅力的关键、创新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资源。”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    周武忠

周武忠提出乡村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营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建议,阐释产业与品牌、科技、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乡村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适度开发乡村,将土地还给农民,将乡愁还原于农村,将发展和创新根植于农业,让农民重新成为乡村振兴的发起者、扮演者和执行者。”

“乡村发展要以文化为营养。乡村文化是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乡村产业是提升经济的硬实力,只有软硬实力并驾齐驱,在乡村地域性、文化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升地区的产能经济,是助力乡村振兴行之有效的方式。”

“乡村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根据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度,适度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借鉴乡村集体承包制度,发展属于乡村自身的管理、运营团队,按照需求分期开发乡村。”

如何发挥农业品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韩一军

韩一军谈发挥农业品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应加快我国农业品牌理论方法研究、人才培养及政策创设。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各地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明显,各级政府需要从以下方面来抓:环境是农业品牌建设的保障;质量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主体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创新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动力;文化是农业品牌建设的灵魂;营销是农业品牌的抓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菁 整理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