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肖冰:投出去130亿,总结出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
合作社
  
2020-02-10 16:21:09
[ 导读 ] 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

自成立以来,达晨创投投资的金额,超过130亿元。看过的企业,超过百万家。做过尽调的企业,超过10000家。成功投资的,超过350家。最终上市的,达到53家。

这个样本足够大,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通过这些样本数据,我们总结了创业公司的十种死法,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种:创始人不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我们将达晨系的成功创业者,弄出一个图谱,反复看,天天看,不断修正算法,最终得出:成功的创业者,他们都具有这些气质:

第一、像唐僧。创业者一定是义无反顾的。就算所有人都动摇,都觉得没有前途,他依然是意志坚定的。目标远大,心无旁鹜,勇往直前,不管杂音,坚定往前走。

第二、还像刘邦。现代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单打独斗只能做一门小生意,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得有合伙人团队。怎么组建合伙人团队?有没有能力培养合伙人?别人愿不愿意跟着你干?这些都很重要。

第三、情绪稳定。成功的创业者,气定神闲,很难看到他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跟他接触觉得很舒服。男人的心是被更多的委屈撑大的,创业者每天面对很多委屈,很多压力,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如果不具备这种素质,肯定会情绪波动,肯定没办法面对,早就失败了。创业是反人性的,为什么女性创业者比较难成功?因为女性更接近人性的本质,更容易情绪化,所以很难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第四、长期成功看人品。人品很重要,成功的创业者,真正意义的企业家,人品一定是不错的。真正好的企业家,特别低调、朴素、谦逊。外表很低调,内心非常强大,基本上说到做到,做的永远比说的好。

第二种:业务不专注

从业务上,我们发了一个问卷调查给达晨的业务合伙人,你们这么多年的投资里面,业务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问卷的回答,第一条是专注。

我们可以看看达晨系最成功的三个案例,分众传媒、网宿科技和爱尔眼科。

以爱尔眼科为例,市值360亿,开了差不多200多家医院,他是唯一一个IPO上市的民营医院,理论上可以做很多别的专科,可以做牙科、心脏科等。很多人找他做,很多地方政府,把一些国营医院,很低价的要送给他。我们反复讨论,最后还是决定选择不做,选择还是只做眼科。因为爱尔眼科虽然做得这么大了,但是只占据了中国眼科市场不到10%的比例,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把这个事情做好就不错了,眼科还有巨大的空间。因为他很专注,股票就没跌过,一直往前走。

第三种:抓不住资本市场机会

成功的创业者,坚定不移的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

很多机构说,自己投了多少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达晨从来没有提过。达晨其实有34个公司,现在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我们的估值是可流动的,可变现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的估值。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第四种:没有创新能力

创业成功者的共同特质,首先是创新能力。如果你的公司,和其他同行没什么差异,是同质化的,肯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肯定是要打价格战的,肯定是不赚钱的。

差异化可能是在技术上,可能是在商业模式上,可能是管理上,反正要跟别人不一样。

第五种:把握不住节奏

达晨的样本足够多。一星级公司,完全失败的有11个;二星级公司,接近失败的有18个;三星级公司,可能会失败的有47个。加起来几十个亿,总数已经很大了,但我们的基金,回报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的总数,越来越大了。

我们发现,创业的节奏很重要。有的公司,做起来行云流水,感觉节奏上特别顺畅,每一步都踩准了。有的公司很努力,也很聪明,很勤奋,但是好像老是踩不到点,要不就是踩错了,跑得很累。

第六种:盲目学大公司

我们在机场书店,看到很多大公司的畅销书,都被创业者买走了。华为怎么干的,Google怎么干的,咱们就怎么干。

学习不能盲目地学,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学习大公司小的时候怎么做,而不是学习大了以后怎么做。大了以后都是戴着光环的,要学就学死了。

达晨投了这么多公司,发现特别喜欢多元化的,没有一个成功的全部失败了。

好几家公司融资之前日子过得好好的,也赚钱,现金流也不错。融资后,账上多了很多钱,就特别冲动,赶紧扩张。一下子收不住了,管理也失控了,一下子巨额亏损,资金链就断了。

第七种:挑战BAT

我们还看到一个规律,企业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挑战BAT,打败BAT的,基本上都完蛋了。

是到了回归商业本质的时候了,首先要活下去,如果都活不下去,就别谈大公司了,先把公司活下去,再做成伟大的公司。

到底怎么赚钱?商业模式讲不清楚,创业者说得特玄乎,搞得我们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商不够。我们交了那么多学费以后才发现,商业模式特别复杂的公司,基本上都死了。

第八种: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失败的创业者,基本都是性格问题。创业者的性格,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有些创业者特别强势,在企业里一言九鼎,像皇帝一样,说什么都是圣旨,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这种企业肯定不行。

有些创业者特别弱势,什么主意都没有,大事小事都找投资人商量,这种人肯定有问题,拿不定主意。

有些创业者文人情怀特别多,理想特别大,每次都谈情怀,谈理想。后来我们说打住,这次不谈情怀,这次谈数字,谈财务报表,谈项目进度。创业就是一件很俗的事,就得一个一个趴着干,一块一块赚回来,每天都得关注现金流、报表、库存、CPI,不看这些,整天谈情怀,企业早死了。

第九种:不懂资本运作

创业者与投资机构,要各司其职。对于资本运作,投资机构的专业性,不容置疑。一次失误,差别可谓十万八千里。

第十种:盲目转型

过去三五年里,传统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压力是巨大的。

原来那些很风光的消费品,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不行了,为什么?消费的主力人群变了,变成80、90后了,他们不看电视,原来的营销手法,比如投标王、砸广告的路子,一下子不灵了。

面对压力,盲目跟风转型,结果肯定是死。

肖冰最新观点:

销售人才创业时代过去,技术大佬未来将受到追捧

我觉得会有更多的科研人才投入到创业的大潮里,那么我们团队里面未来的核心力量应该是技术人员,技术会在创造价值里面占主导作用,所以他们会价值的大部分。

我们以前看到的团队,包括历史上投过的大部分的公司,最占主导作用的那个人不一定是核心的技术人员,往往是一个市场人员。以前很多人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履历,往往是在一个大公司做销售的,出来创业。因为销售的作用往往比技术的作用更大。

为什么?因为我们以前很多的企业,包括历史上成功的企业,技术并未占据主导作用,他们的产品往往是同质化的产品,并未有特别明显的竞争力,所以要靠很强大的销售能力。

另外很多企业的技术来源,往往是靠山寨和抄,不太注重知识产权,在那个年代的创业人员里面,更多的是销售能力很强的人占据主导作用,可能还有财务人员,而技术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但是这个时代过去了,大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技术的力量越来越成为主导。

给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对我冲击较大的案例。几周前,在香港联交所我参与了一个敲锣的仪式,我们所投的公司在联交所挂牌上市。当时同时上市的是两家公司,一个是俞敏洪老师的公司,新东方在线,两家公司同时挂牌。我们公司当天挂牌涨了50%,我们想是不是定价低了,我们发行可能是50亿-60亿的市值,最后80多亿。俞老师的是跌破了发行价,比较明显。

为什么提到这一案例?给我震撼的是我们这家所投企业是收入为零的公司,全是一帮科学家,就是实验室处于研发阶段的,一帮资深科学家创业的公司。市值给到80亿港币,所以受到市场非常大的追捧,二级市场一直在涨。它是做生物疫苗的公司,还没有产品、还谈不上销售。

我们的投资也是一个特别非典型的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之前的投资都是美元基金投,后来我们尝试性地参与下这类投资,投资处于非常前沿的领域,还在临床阶段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产品,我们投的时候估值已经不低了,十几亿了。

没有产品的公司,十几亿的估值对我们是挑战,但是我们想尝试性地学习一下。看着是五年、十年的市场,但是港交所的规则变了,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制药公司上市。

当时看到那个场景给我非常强的冲击力,这么一帮书生气的科学家,我们都是怀疑他们能否成功的,但是居然成功了,有这样一个好的事业平台给到他们,他们会鼓舞着他们的平台,他们的师兄弟也会创立这样的公司。

我就觉得未来技术人员可能在团队的作用更加明显,他们会越来越分享更多的价值。大股东是他们。因为销售靠硬碰硬的产品,销售是靠产品去推动的,那么财务人员的融资能力也不需要很强,因为这样的企业冒出来,很多技术大佬出来都会被我们追捧,被很多同行追捧投进去,所以这样的财富效应会吸引更加多的以前在实验室的那些人出来,做产业化、做创业的尝试,也会鼓励我们的年轻人更多去学技术、学理工科,更多毕业以后愿意选择做研究。

另外,中国很长时间里面往往优秀的年轻人会去读金融和财务,各省的状元不会选择学技术,因为学技术大家觉得没有很大的前景,未来可能这会发生变化。

有一段时间,在我们小时候,我们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没人说了,好的都去读金融、财务。那么是否会反过来,我们下一代更愿意学技术,学数学、物理、化学了?我觉得很有可能改变这个局面。

我们招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内部也在说和科学家交朋友,每个人都和科学家交朋友。既然投这些技术,你要和技术大拿做朋友,和了解前沿技术的人做沟通。我们招什么样的人?我们基本上不招学金融的人,不招学财务的人,我们基本上都是招技术背景的,有产业背景的,甚至是原来就是做研发的人,加入到投资团队里面。

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和投到那些真正前沿的技术里面,这个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团队的调整和变化。所以变化是更多地投技术,招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团队,这是我们投资上要做的改变。

大家既然意识到注册制是趋势,那么真正实现注册制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是估值体系会发生变化,A股港股化和A股美股化的趋势,肯定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传统人民币基金、二级市场套利的空间就完全没有了,那投什么样的项目才能保证基金持续高回报呢?这对我们投资的质量、投资的标准会形成很大的挑战。

我们过往投一个相对平庸、传统的公司,一上市基本上都会赚不少钱,为什么?因为这个公司卖壳都能卖20亿,变成一个壳,公司不行了也能卖20亿,那我投资估值三、五亿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对投资的质量,大家并没有要求那么高,只要能上市就行。

未来,我们不会把什么时候上市作为考量点,不把什么时候报材料、什么时候上市作为你投资判断的一个因素,而是你所有的出发点都要以第一性的原理看,它是不是好项目,能否成长为大公司和大市值的公司。如果未来是一个小市值的公司,你很有可能没有流动性,很有可能估值很低,哪怕上市也赚不到钱。

去年海外上市的公司,超过一半是跌破了最后一轮的入股价,Pre—IPO的投资商业模式可能等到那时就不存在了。所以这对人民币基金是有很大的考验的,因为我们的投资能力、专业水平、行业研究能力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变化。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肯定措手不及,因为我们的资产没有流动性,我们今天的投资是为了三、五年后的退出,三、五年后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大概率是注册制,大概率的散户退出市场,大概率的估值体系,你今年投的项目,未来平稳地上市,可能会亏钱。

内容来源:科技日爆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