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合作社管理好?(不知道的进来看看)
合作社
农村大众    马云华
2016-09-21 09:39:31
[ 导读 ] 在传统农业朝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外合作社:

一体化现代化特征明显

在政府长期、大力扶持下,西方的合作社不但成为管理严格、灵活机动的市场“急先锋”,更成为了政府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得力助手。

西方的合作社基本具备了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有了严密的规章制度保障,合作社运营的民主原则得以顺利实施。相互信任、公平而不欺骗和很高的透明度普遍成为合作社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堪称合作社的生命线。

在严格规范的管理下,西方合作社的经营目标呈现出双重性特征,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在这个目标下,合作社的经营结构也呈现出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的双层次性。可以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西方的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其法律地位也逐步得到巩固。

时移境迁,在西方,合作社的发展显现出别样的发展趋势——由古典式的传统的自我服务为主,转向开放型的经营服务为主,其企业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合作社不再是单一的农户横向联合,也不再是单一的产业链条纵向延伸,而是朝横向与纵向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协同经营,进而走上集团化。

在这种变化下,合作社的运营,越来越注重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它对社员的交易条件要求得越来越严格。双方要通过制定严格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交易责任,确保所参与交易的农产品符合其加工和销售的需要。与此同时,先进科学技术大量应用,实行标准化、品牌化操作;同时,合作社对市场的科学预测与决策体系也变得更为完备。

为了实现更为专业化的管理,合作社越来越多的采用聘任外部人才来管理,即聘请职业经理人,在合作社内部建立严格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规章制度。

农业合作社作为西方合作社运动的主体,流通合作社成为了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在合作社“呼风唤雨”的同时,政府对其控制也越来越严密。政府对合作社的控制主要通过给予合作社大量的财力资助、税收减免政策对其施加影响,同时,政府也建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和管理。

我们的“短板”:

运行、经营不容乐观

内部缺乏制度性稳定,尤其在财务体系方面,合作社管理“人治”色彩过浓;种种缺陷,让合作社的服务性与抗风险性大打折扣。

近年来,山东省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证明,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但就目前而言,山东省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不少短板。各地重建立、轻经营管理,并不少见。政府对其引导、支持力度不够,再加上现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起来,合作社经营还没有一个宽松、公平、竞争、有序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具体管理中,农户难以真正当家作主。有的合作社本身的成立就是“拉郎配”的结果;有的合作社只是少数人说了算,民主决策沦为空话。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作社大多面临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在内部运行方面,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人员配备不合理,人浮于事与无人干事并存。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即使较健全,但执行不得力,内部缺乏责任制。合作社的监督约束机制也不得力,不但政府监督不力;其内部监督也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在财务管理方面,其会计制度执行不能完全到位,核算不规范,审批手续不严格,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报告机制。

在上述“缺陷”下,合作社的服务性不免大打折扣。有的不但不能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甚至反过来出现在服务中收取费用过高。合作社的经营优势也因此受到影响。不注重标准化与品牌化;规模小,发展慢,带动能力弱;市场营销不科学,决策失误多;对外经营拓展不够,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产品时,也很难按经济规律办事。

合作社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也需要高素质的社员,而目前,合作社限于自身条件,社员培训难以有效展开,导致社员文化水平偏低。诚信思想淡化的现状难以改变。从长远来看,这势必影响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合作社管理:

应该抓住哪些“抓手”

从机构设置到管理方式,从决策机制到利益分配,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应该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根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合作社在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强调成员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现工作透明、民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要明确设置哪些机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等)、各机构的人员配备。在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中,组织管理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经营战略层);中层管理(职能管理层);基层管理(作业管理层)。在目前一般的合作社中,一般有二层管理:一是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二是基层的管理。当然,如果在合作社之上有联合社的就是三层管理。

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也应明确具体的管理方式。比如在重大决策时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而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即决策的执行中,则应由经理(社长)说了算(即实行经理负责制)。

为保证上述专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合作社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等。

当前,合作社主要承担经营与服务的双重功能。服务是对内的,即为社员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经营是对外的。即以营利为目的,包括为非社员提供生产资料,销售产品,举办产品加工、运输企业等。

在收益分配方面,合作社应首先扣除各项费用,对剩余的利润分配,也应先留取积累,包括公积金、风险基金。对于留取积累后的利润分配,实践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返还收益;二是按交易额返还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三是完全按股分红。传统合作社一般是以第一种分配方式为主,现在的合作社多以第二种方式为主。

对症开处方:

运营管理需“内外兼修”

要管好一个合作社,在呼吁政府的支持的同时,更应强调弥补自身缺陷,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大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的力度。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立足农业的合作社的发展,更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其发展优化外部环境。但“打铁先要自身硬”,目前合作社的发展,也应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只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要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其权利、责任。对合作社内部机构,也要合理配备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并保证决策方式的合理性。强调效率与责任并重,对工作人员可实行经济责任制。

其次,对利益分配机制也应进一步完善。要合理提取公积金或风险基金,一般来说,其提取的合适比例为:公积金为税后利润的15——20%。要合理分配各种基金扣除后的利润,一般应以交易额分配为主。要合理确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与补助。合作社管理人员一般是不脱产的兼职管理者,应根据其工作业绩给予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操心费”。如果是聘请的应给予相应工资。

再次,应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社会监督主要是发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内部监督主要是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在实行财务公开的同时,也应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合作社可以农业部示范章程为基础,建立健全适应合作社经营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推进财会队伍建设。其总的趋势实要求逐步配备高素质专业人员从事业务工作。要统一监制财务票据,完善票据使用规范管理。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化基本功训练;健全财务档案,保持财务管理工作善始善终。

当前的合作社,为社员服务仍是一大重点。而为社员服务则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展开经营,搞好市场营销,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搞好市场预测、调研,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相当重要。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后盾,因此,合作社应千方百计筹集更多资金。目前,我省合作社资金主要来自社员股金、自身积累、社会借贷。在这些途径之外,还可以尝试吸收社会上的资金入股。

合作社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和科技。因此,合作社还应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建立充沛的人力资源储备。同时,合作社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合作社还应具备开阔的视野,大胆组建联合社,把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农业朝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万家之多。然而,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实力强。在当前市场经济日趋规范的形势下,我省合作社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合作社究竟应该怎样定位?和国外相比,我们合作社又处在怎样水平?目前它暴露出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弥补?作为长期关注、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经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薛兴利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调查、思考。

加入农业中小企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核心商圈(农侠会),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实战课程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