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爱上“人造肉”?
食品
  
2021-05-26 18:18:43
[ 导读 ] 跨界转型!双汇发展或将对“自己开枪”。

作者:南风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农业产业巨头想要破局,关键靠产业!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唯有产业延伸才能实现营收平衡。

这2天有2则消息震撼行业,一则是刘永好家族90.8%控股的新希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服务”)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市值30亿港元,获小米、贝壳加持;据悉,“新希望服务”的业务聚焦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民生服务生态体系。

另外一则就是双汇发展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双汇公司成立了素肉产品研究所,积极开展素肉类产品的研发,目前推出有“双汇发展素食界”植物蛋白肉等素食类产品,满足市场对素肉产品的需求,积极探寻公司新的增长极。

暂且撇开新希望服务,我们先拆解下双汇发展布局人造肉的事件,以及双汇布局人造的路径和真实意图。

-010-

深耕产业链 成为行业“巨无霸”

其实,养猪行业已经被很多人不看好。尤其是,养猪的红利期已经接近尾声,猪肉价格的天花板触顶,价格下跌成为必然。

面临新一轮“猪周期”,养殖企业的上下游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双汇发展也明白这一点,双汇发展大力培育产业链,加大养猪上游和消费端的布局,实现业绩增长。

尤其是,这几年,双汇发展的动作频频,上游加码养猪养鸡,下游布局餐饮业务。

2020年8月,双汇发展拟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募集资金70亿元用于扩充肉鸡、生猪产能建设以及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

根据募集资金安排,双汇发展募集的70亿元资金中将有33.3亿元用于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包括西华1亿羽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以及彰武1亿羽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两个项目经测算的内部收益率均超过15%;此外,9.9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

对此,行业人士认为,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食品安全管控优势、研发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又可以大力发展主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从而促进肉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布局养殖上游之外,双汇发展还发力餐饮。

2021年2月1日,双汇发展公司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关于公司成立餐饮事业部的议案》,双汇发展餐饮事业部正式成立,发力餐饮市场。

对于成立餐饮事业部,双汇发展的对外公告中表示:主要为落实公司“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发展战略,拓展肉类餐饮渠道,助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销售规模。

另外,除了布局上下游的几个项目之外,双汇发展还在针对中下游的屠宰与深加工环节也进行了产业升级计划,肉类生产加工向数字化转型。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双汇发展全年营收一举攻破7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2.47%,归母净利润62.56亿元,创下上市以来营收最高纪录。

在产业链优势和资本加持下,双汇发展正成为一个打不败的“巨无霸”,但是,促使“巨无霸”狂奔之关键还得靠业绩和利润。

-020-

人造肉,新的盈利点?

相关资料显示,双汇发展在2019年和2020年都大幅增加进口猪肉,而进口猪肉价格从2019年开始迅速上涨,2019年末和2020年一季度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快速下降。双汇发展的存货从2019年中期的72亿元增加到2020年中期的93.7亿元,显然这部分存货购于猪肉价格的顶峰,对双汇发展盈利空间造成挤压。

因此,双汇发展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线,来提升盈利点。其中,高毛利的人造肉让双汇发展眼前一亮。

数据显示,一季度,以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为主的双汇发展毛利率为16.26%,而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毛利率高达30.2%,是双汇发展的近两倍。由此可见,人造肉企业盈利能力已经远超传统肉类公司。

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增速最快。

于是,双汇发展看好人造肉领域,寄希望借助人造肉业务开辟出公司新的增长点。

早在2020年5月,双汇发展宣布收购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持有的上海双汇发展、意科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等6家公司部分股权。其中,收购的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

另外,此前双汇发展联手阿里在天猫“豆趣联名正当红”全球经典IP吃豆人40周年主题会场开设“蛋白素肉”专区。

最近,双汇发展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该公司成立了素肉产品研究所,并推出“双汇发展素食界”植物蛋白肉等素食类产品。

尽管,关于人造肉的下一步规划,双汇发展还未披露,但是,双汇发展布局人造肉必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的重点。

-030-

危机时刻不在

双汇发展布局人造肉,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人造肉的世界性难点依然待解,其成本高、口味不佳成为行业2大诟病。

比如,人造肉价格高于真正的肉。农业行业观察发现,在以色列,一片薄薄的“人造肉”售价在50美元左右。美国食品公司JUST一瓶355毫升的植物蛋折算下来,约相当于每个鸡蛋近10元。对比真正的肉,目前人造肉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而价格将决定人造肉的推广和普及速度。

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就是口味接受度不佳。

英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指出,味道好坏是美国消费者是否选择植物基蛋白质食品的最主要原因(52%),远超健康(39%)、环境(13%)、动物保护(11%)等因素,同时,对所有食品行业来说,味道也是复购率的决定性因素。

还有网友们纷纷表示,“人造肉价格贵、口味上也无法和真肉媲美,所以不会再第二次吃。”数据显示,由7.7万人参与的“人造肉汉堡与炸鸡二选一的投票”结果显示,有1.6万人选择人造肉,3.1万人不会选择人造肉,还有2.7万人选择观望。

除了消费市场不尽人意之外,人造肉资本市场“亏损”的消息一直存在。

以Beyond Meat为例,自2009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0年一季度才扭亏为盈,2021年一季度再次亏损。财报显示,Beyond Meat第一财季净营收为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净亏损为2730万美元,业绩同比转亏。

所以,双汇发展想依靠人造肉来提振整体盈利,只能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82.84亿元,同比增长4%(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6.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下滑1.61%(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3.82%)。双汇发展不光净利出现罕见的下滑,而且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另外,近期,双汇发展刚刚完成融资又进行巨额分红,再次引起了市场及资本的质疑,被外界称之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与此同时,近几年,双汇发展不断地加速跨界转型,但是每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用户心智”,餐饮、人造肉、速冻产品等如何与双汇“火腿肠”企业的品牌形象融合,这也必将是双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转型跨界是一把双刃剑!君不见,诸多跨界转型的企业纷纷倒在跨界的路上...

小结

双汇发展号称“肉制品一哥”,其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容小窥。

有一句哲理:强者,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双汇发展已经是业界的“巨无霸”,行业内几乎没有对手;但是,未来的竞争对手一定是自己。

不知道,双汇发展是否准备好了“对自己开枪”!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