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业30年简史
食品
  
2022-08-05 20:19:23
[ 导读 ] 中国食业30年简史。

1992年,南国春早,花木葱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88岁高龄的邓公南巡讲话,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邓公南方视察和精神很快被传达到各个层面,全中国人民从此明确了一个方向:一定要先把日子过好。也是在这一年,拉开了中国食业春天的序幕……

第一个十年:1992年~2002年

外资大量进入,巨星闪耀的年代

1992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代分水岭,从此之后,大批人开始加入到了快速致富的行列中。尽管当时的中国人民还不算富裕,但是,眼光毒辣的外资品牌已经嗅到了空气中钞票的味道。

“大陆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只差一杯茶的距离。”面对水大鱼大的大陆市场,无数的台资商人开始了“淘金”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康师傅创始人早早来到大陆寻求商机,他在大陆乘火车时,泡了一包方便面充饥,溢出的香气,瞬间引发了乘客们的骚动,人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就在这一刹那间,魏应州迅速捕捉到了商机。

1992年8月21日,魏应州在天津开发区投资了800万美元并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诞生。

在康师傅大获成功之际,中国台湾的“统一”,新加坡“幸运”,印尼“美厨”和“营多”,日本“出前一丁”等品牌快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与魏应州一样,旺旺蔡衍明也有着敏锐的嗅觉。1989年,旺旺集团在大陆注册了“旺旺”商标,并于1992年成功在长沙望城建厂。一年后,蔡衍明参加了“郑州糖酒会”,收到了300多份订单。

和旺旺一起来到大陆市场的还有“徐福记”和“佳格”。

1992年,台湾的徐氏四兄弟来到东莞创业,2年后创办了“徐福记”。同年,佳格中国成立,销售产品涉及健康高端食用油、冲调营养品、滋补品休闲零食等多元化的产品,旗下“多力”品牌深耕国内食用油市场。

1993年,来自菲律宾的晨光公司在中国投厂,打造了“oishi上好佳”品牌。短短几年的时间,“oishi上好佳”就跻身进入了中国休闲食品市场的前三位。同年,瑞士“阿华田”、美国“玛氏”、英国“和路雪”等外资品牌进入内地市场。

1994年,韩国食品企业也大举攻入中国市场,“乐天”带来了小熊饼干,“好丽友”开创了派品类,以至于后来出现“达利园”等平替品牌。1995年,泰国功能饮料引入中国市场,从此拉开中国功能饮料发展的大幕。同年,以“奥利奥”为代表的外资品牌被越来越多引入中国市场。

1995年,可以说是中国零售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家乐福进入大陆;1996年沃尔玛进入大陆,1997年大润发进入大陆……此后,外资零售巨头在大陆遍地开花,成为零售领域的佼佼者。直至2005年,外商在华设立独资商业企业完全放开之后,全球前50大零售集团已几乎全部登陆中国。

自1992年开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可口可乐、百事公司、雀巢、达能、三得利等外资巨头不断深入,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提速,物质供应得到了极大丰富,诞生了景田、维维豆奶、汇源果汁、喜之郎、好想你、今麦郎、君乐宝、桃李面包、老干妈、农夫山泉、盼盼、白象、三全等众多知名内资品牌,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也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第二个十年:2002年~2012年

资本运作的长袖善舞,解忧胜败,战士未止

随着外资品牌的进入,进一步推动了内资品牌的发展,同时上演了“两乐水淹七军”的故事,也为后续内资品牌摆脱外资品牌依赖埋下伏笔。

达能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史,亦是一路的并购史。2000年,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同年获得“光明乳业”5%股权,并不断谋求对这家中国乳品市场有利竞争者的增持;此后,“梅林正广和”、“娃哈哈”、“蒙牛”、“汇源果汁”身上都出现达能的身影。

始于2006年的“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29场诉讼战役背后,达能与娃哈哈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场经典商战案例。

2006年,继引入统一之后,朱新礼再次为汇源果汁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理基金的2.2亿美元融资,为上市做好了铺垫。

2007年,“汇源果汁”头顶荣耀光环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创下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而可口可乐收购案却成为了“汇源果汁”的命运分水岭。

后来,朱新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但这终究没有成为现实,事实上,近十年来这个“果汁大王”一路失血。中国食品品牌与外资品牌缠斗,可以说皆有胜败,但战事至今不止。

再看统一企业,除了在大陆建厂之外,还陆续陆续投资“汇源”、“完达山”、“今麦郎”、“健力宝”等知名企业,并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近两年,“裁缝师”罗智先大手一挥,与上述品牌“和平分手”,相比于达能要温和许多。

前十年,中国消费者基本的食饮需求被巨头们满足后,为寻求差异化竞争,大量内资品牌的后起之秀开始以各类功能性噱头占领市场。期间,诞生了诸如六个核桃、东鹏特饮等新的巨头品牌,以及溜溜果园、甘源食品、巧妈妈等独角兽品牌。

1999年,施永雷、郁瑞芬夫妇白手起家,在上海四川北路开了一家名为“雷芬”的炒货店,这就是“来伊份”的前身,开启了坚果零食的品牌新时代。

身处电商之都杭州,看着淘宝网从2003年成立开始越来越兴旺,蔡红亮也将“百草味”的触角延伸至线上。2010年,章燎原敏锐捕捉到电商时代的来临,他做了一家在网上售卖山核桃的店铺“壳壳果”,到2011年销售额达到了2000万元。他意识到电商能够建立起全国性的坚果品牌,由此诞生了“三只松鼠”。

接下来几年,这种电商B2C模式,开启了中国零售行业多渠道发展的新时代。但是,仍有不少的零食品牌在坚守线下,开拓新局。

2005年,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张学武于成立“盐津铺子”,以凉果蜜饯独立散装产品填补行业空白;2006年,离职创业的杨红春在武汉街头开出了第一家“良品铺子”门店。

2005年,创始人姚奎章带领着58名员工买下了国有股份,将当初负债累累的“六个核桃”成功地在2018年上市。同年,蒋建琪受街边奶茶店启发,创办了“香飘飘”。2009年,在林木勤的带领下,企业推出瓶装“东鹏特饮”,并把“东鹏特饮”打造成为中国瓶装能量饮料头部品牌。

这十年,是中国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开始慢慢摆脱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尝试自主创新,并且已经实现稳健增长,行业集中度也在持续提升。

第三个十年:2012年~2022年

中国信心打造中国品牌,新消费品牌的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在基础的温饱需求之后,消费者开始对食品提出新的需求,整体由追求品牌向追求差异化、健康化、高端化产品转变,细分品类上涌现了更多的机会。

尤其是2016年前后,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成为市场上一道别样风景线:

2016年成立的“元气森林”,5年时间估值150亿美元,2021年实现营收约75亿元;2018年成立的“自嗨锅”,仅用两年时间销售便破10亿元;2018 年才开始正式运营的“王饱饱”,已经连续多年跻身天猫麦片销冠……

熬过将近二十年的蛰伏,等来了一个“国货”崛起的好时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国产新消费品牌涌出了包括“元气森林”、“汉口二厂”、“李子柒”、“认养一头牛”等在内的百余个新消费品牌。

世界经济下行,中国消费信心驱动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以前国货产品普遍被贴上山寨、低端、低质低价等标签,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民族自信心不断提高,那些所谓的标签正在逐一被撕掉,国产品牌的春天正在来临。

1992至今,中国食品产业波澜壮阔三十载,在水大鱼大的中国快消品市场,诞生了诸多品牌案例,也影响着行业的未来走向。受文章篇幅及笔者阅历影响, 本文不完整概述之文字敬请见谅!

内容来源:食业家(shiyehome),农业行业观察全网推荐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