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赔光121亿,“逆风翻盘”的万隆,双汇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品牌
  
2021-06-25 21:02:55
[ 导读 ] 中国肉类工业教父:万隆。

近日,80岁的中国肉类工业教父、双汇创始人万隆,将52岁的儿子万洪建,赶出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引得外界一片哗然。

此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双汇在国民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于其背后“逆天改命”的创始人——万隆。

万隆是河南漯河人,被誉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2013年11月,美国《时代》选出全球十三食神,万隆成为唯一上榜华裔。

大略翻阅中国近四十年的企业史,大家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许多的企业,从计划迈向市场以后,依然带有深深的领袖烙印,譬如娃哈哈与宗庆后、农夫山泉与钟睒睒、董明珠与格力、王石与万科,在舆论的眼里,人们更喜欢称:某某的公司。

万隆和双汇同样也是。

01

家境困难,年少从军

1940年4月,万隆出生与河南漯河。乱世之中,战火纷飞,家境贫寒。所以,父亲给他起名万隆,寓意兴旺发达。然而,万隆的到来,并没有给全家带来多少转机,相反,就在小万隆2岁那年,父亲丢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

“我是个命很苦的人。”万隆感叹,少年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去地里挖野菜。好在万隆非常懂事,5岁就帮着妈妈捡罐头瓶子,糊火柴盒。那段时间,能够吃顿饱饭就是万隆最大的奢望。所以当1960年9月村里征兵,“既能吃饱饭又能赚钱补贴家用”,万隆毫不犹豫报了名。

在部队,他当的铁道兵,担负着铁路、桥梁、建筑等保障任务。6年来,万隆钻山洞、打隧道,工作勤勤恳恳。可惜,就在他即将提干之时,1966年10月,文革来了,部队也未能幸免,“天天开批斗会。”28岁的万隆不愿趟那浑水,只好选择转业。

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最后他只能去了谁都不愿意去的漯河肉联厂。当时的漯河肉联厂虽然成立了10多年,不过,自建厂以来就没有盈过利,“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厂里经常是靠银行贷款才发得出工资。

02

一战成名

1983年11月,中央宣布价格改革,物价就此上涨,猪肉一斤涨了5毛。老厂长觉得是个翻身机会,马上储备1500吨猪肉,准备春节再出手,“卖个高价,好给大伙发点钱过年”。

不过,万隆却不这么想,“你会屯,别人也会屯。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没有人听他的,他就直接冲进厂长办公室。“这小子吃了豹子胆了吧!”要知道,当时他的职位与厂长还差四五个等级。

好在厂长不是小肚鸡肠,一听言之有理,立马将猪肉抛售,结果4天就赚了50万。“等到春节再销售,说不定能赚到100万,”很多人嗤之以鼻。不过,真到了春节,果然市场上的猪肉集中抛售,半个月价格就跌了20%。

万隆就此一战成名。此后,他就从一个办事员开始节节高升,副经理、经理、副厂长。

03

当选厂长

1984年,漯河肉联厂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厂长,万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机。今天再谈起当年胜选的秘诀,万隆轻描淡写:“我这个人喜欢干活,当办公室主任时也抓生产,啥事弄不动就找我。”

当时的漯河肉联厂全部家当只有一座3000吨的冷库、一座日加工500头生猪的车间和一座炼油坊,固定资产468万元,亏损却有580万元。就在这一年,国家取消生猪统购统销的政策,肉联厂只能自找活路。老厂长准备调走,临行前推荐当时的副厂长万隆做代理厂长。

万隆起初拒绝了。据一位双汇退休职工透露,“厂里还有几个副厂长,年龄都比他大,也在争这个位子,如果他是任命的代理厂长,上来之后也摆弄不动他们。”老厂长急了,非让他接任不可,万隆索性请假一个月,恰好借这段时间他要翻新房子。

这一年7月,在他修房子时,800多名职工几乎将全票投给了他。1985年春天,老厂长退休,万隆成了厂长。

04

铁腕政策,决心重组领导组

万隆当选后,随即展开铁腕政策,为了肉联厂的未来,万隆决心开除那些有背景而又不愿意干累活的领导人员和员工,换掉所有名不副实的副厂长。当时的肉联厂虽然不盈利,可在计划经济年代,也是肥差,偷肉的人特别多。厂里保卫部都看不住,万隆却不信邪,每天下班就站在大门口检查。检查一个星期,连续开除了15个人,就连一位重要领导的侄女也开除了。

断了人家的财路,那还不跟你拼命?果然,那段时间,有人给他打电话恐吓,有人往他家里扔砖头,甚至还有员工直接拿着杀猪刀,当面恐吓。

回忆往事,已经波澜不惊,可当时万隆行走在剃刀边缘,“说实话,我是把这个企业搞上去了,如果我没有把它搞好,我的下场比谁都惨,你想想我得罪了多少人。”也正是万隆的铁腕政策拯救了肉联厂,才有了现在的双汇集团。

05

2分钱救活一个厂

要救活一个工厂,除了内部政策管理的改革,当时还面临一个难题——最可怕的是死活收不到生猪。当时,生猪价格还没有放开,企业没有定价权,农户们都把猪交给当地屠宰场。这导致很多上点规模的企业,长时间没有猪源,只能停工待料。以漯河肉联厂为例,一年到头干不了三个月活。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企业就没有出头之路。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提高收购价,让更多的农户把猪送过来。可这在当时是违反政策的事情,谁都不敢去触碰。

不能再这样下去,万隆思前想后,决定冒一把险,去碰碰这条政策高压线。上任第二年,他就宣布搞议价猪收购,每斤猪肉的收购价格上调两分钱。

可不要小看那2分钱,对于养猪的农民来说,那就是真金白银!果然,当天下午,500多头生猪就涌进了肉联厂,第二天又过来2000头,而且无人敢阻挡!结果,当月肉联厂就赚了2万。到了年底,厂里出现了罕见的20万元的利润。

06

另辟蹊径,转向苏联市场

不过,还没等万隆喘口气,1986年,屠宰行业放开,卖肉的越来越多,生猪价格不断上涨,而猪肉价格却持续下跌,“再收购,就是死路一条”。

国内不行,国外如何?万隆把眼光瞄向了前苏联。当时,戈尔巴乔夫上台,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别看苏联军事实力强,轻工业却明显落后,尤其急缺猪肉、牛肉。

但是,要出口就要建分割车间,就要找银行贷款。别的礼物送不起,万隆就送猪大排,他特意挑选了30斤上等的排骨,并于1986年圣诞节前夕给行长送过去。不巧,那天行长没在家,万隆就在他家门口蹲到夜里11点半,把那位行长搞得很不好意思。

有了钱,一切就好办多了!1987年元月,漯河肉联厂向前苏联出口了1000吨猪肉,全年达到5万吨。此后5年,通过出口苏联,万隆攒下了1600万的家底。

07

未雨绸缪,双汇火腿肠诞生

1988年五一,万隆在莫斯科转机时,无意中发现很多人在排队买火腿肠。详细一了解,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量30%—50%,而中国不足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于是,万隆决定把肉加工作为继出口之后的另一个重点项目。

果然,1992年苏联解体,出口的路被堵住了,很多跟风的肉联厂一下子陷入了绝望,而万隆早已胸有成竹,“上马火腿肠项目。”

该项目投资高达1600万,等于押上几年来的身家,而且国内已有春都、双鸽等品牌,万隆从日本、德国、瑞士、丹麦、奥地利买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并把质检员的权力提高到了厂长之上,“我从不小打小闹。”万隆说。

1992年“双汇”火腿肠订货现场,当场签了8000吨订货合同,万隆居然落了几滴泪,其中甘苦可想而知。“双汇”和“春都”,同处中原腹地、同是肉联厂出身,曾经在中国火腿肠市场上双雄鼎立,然而今天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

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一度成为火腿肠代名词的“春都”,早已淡出市场。而曾以“学春都、赶春都”为口号的“双汇”,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1999年末,他又把国外“冷鲜肉”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在国内销售冷鲜肉,改变中国生鲜肉类没有品牌的历史。

08

利用资本,却不为资本所困

1990年代,万隆渐渐意识到,仅靠自己在漯河的力量,无法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他开始寻找外资。万隆说“我是靠外资的钱把双汇撬动的。”

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组建了“华懋双汇实业有限公司”,这是当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全国肉类加工行业最大合资公司。华懋董事长龚如心提出要改变双汇的商标,万隆拒绝了,她愿意为此付出三个亿,万隆挑明了:“再多钱也不卖”龚找到各种关系给万隆施加压力,发现谁也不能动摇他。后来龚如心又提出扩大股权到50%以上,万隆不肯放弃控股权,两人当场争执起来。万隆放言,如果龚如心坚持增加股份,可以从双汇撤出。

1996年双汇食品城奠基,当时有六个国家16个公司参与投资,外方投资占69%,看似双汇失去了控股权。可万隆每一个合资项目都让多家外资参与,每家外资都不是大股东,在组建的七家合资公司中,六家都由双汇控股,万隆本人担任董事长。

2006年3月份,双汇国有产权在北交所挂牌,各路资本蜂拥而至。

万隆是从石缝中长出的一棵树,他倔强一生,与体制博弈,与资本过招,与行业陋习较量,甚至与自己的年龄赛跑,总是成为最后的赢家。执掌双汇的万隆做了两件自认为影响行业的大事,一是在1999年引入了中国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二是开办肉类连锁店,改变了传统“走街串巷、设摊卖肉”的模式。

09

宁可检死,不能查死

不过,这一切都在2011年的3月15日戛然而止。那天,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从此,万隆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双汇就成了廋肉精的代名词。那段时间,政府进驻,经销商倒戈,消费者退货,双汇声誉彻底崩盘,一天赔掉5000万,直接损失超过121个亿。

万隆素来珍视声誉,特别是三点,其一,自己不贪。其二,管理透明。其三,产品质量靠得住。

这次“瘦肉精”事件,万隆恰恰被撞中了最自信,也是最敏感的神经。他放出狠话:宁肯检死,不能查死。他准备将“瘦肉精”的检验提高到国家标准之上,不再抽检,而是头头检验,为此全年预计增加费用3亿以上。

万隆告诉人们:“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在当时喧嚣的舆论环境下,没有多少人把万隆的话当真。但仅仅过了两年,他就用一桩惊天的收购案告诉人们,不要小看了一个杀猪的老人!

10

不要小看一个杀猪匠

2013年9月,双汇以71亿美元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次年8月,双汇的母公司万洲国际在香港上市。2016年,万洲国际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成为国内唯一上榜的食品企业。然而77岁的万隆,日程中还没出现“退休”两字。

随着双汇帝国的不断扩张,万隆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很多媒体将他誉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全球最有权势的屠夫……各种名号层出不穷,但万隆总是谦虚地回应,自己不过是个杀猪的,最大的爱好就是把猪杀好。

当年他曾经发誓,要用一把杀猪刀杀出国际水平,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11

万隆接班人

万隆今年已经80岁,对普通人来说,早就过了退休年龄。每天早晨,80岁的万隆都要绕着双汇大楼走圈,精力充沛的万总似乎以此向所有人证明,年龄根本不是问题。

对于接班问题,万隆也很豁达,“股东什么时候需要我退,我就退”。话虽这么说,事实50多年来双汇年一直离不开他,万氏风格给双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万隆之于双汇,就如同任正非之于华为,宗庆后之于娃哈哈。

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万隆就设置了“内部选拔”程序,一要量化标准,二要竞争上岗。他相信,谁能接班,只要机制设置好,就不担心选拔不到人。

据媒体公开报道,万隆表示:“万洪建未来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没有本事,另一个是能否得到员工们的支持。”

如今,万隆鲜有出现在公众媒体,两个儿子也极为低调在公开场合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万洪建被罢免的具体原因无从知晓。可以肯定的是,万洲国际正在抹去“个人英雄主义”,更多依靠集体智慧去决策。

6月23日,对于双汇商业帝国创始人万隆的儿子万洪建被解聘一事,双汇总部某管理层人员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次变动不会影响公司发展,这种调整是大型公司的正常表现,对我们影响很小,因为万隆董事长在集团内部有着百分之一百的掌控力。”

如今,万隆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谁来接班万洲国际依然扑朔迷离。

内容来源:食业家,农业行业观察整理编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