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上市!守业者王银良:一包十三香,年销24亿,真香
品牌
  
2022-08-14 16:03:53
[ 导读 ] 十三香的发展史~


去年底,河南省工商联发布的2021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百强”入围门槛再提高,“王守义十三香”跌出百强榜单。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王守义十三香营收24.2369亿。同为调味品巨头,此时王守义十三香的营收不及老干妈(54亿)的一半。

王守义十三香现任掌门人王银良是幸运的,但他接班后的挑战,也是他父亲王守义不曾面对的,既要守业又要不断创业!

01

传承

上世纪50年代,回族青年王守义就从祖父手里,继承了调味品的秘方,而彼时祖父是兴隆堂的继承人。

1959年,祖居开封通许县的王守义迫于生计,举家从河南通许县搬到了京广铁路沿线的驻马店,他根据祖传秘方,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并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十三香。王守义在集市上支起货摊,把几分钱的生意做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北石家庄。

不久,“文革”爆发,王守义的事业一度沉寂。

直到1984年,花甲之年的王守义在儿子王银良的劝说下才重拾旧业,父子俩以100元起家,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厂”,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这一年,王守义恰好60岁,比45岁蹬三轮创业的宗庆后还晚了15年。

王银良的眼光十分长远,也很独到,当时还没有人想过要保护自己的产品品牌,王银良却想到了。因为王守义和王银良父子俩都认为,食品是要吃到人肚子里去的,绝不允许有低质量的仿冒调味品出现,伤害人体健康。

即便每包调料只有8分钱微利,年利润竟能达到3个亿。从公司建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有38年了,但是十三香也从未上调过一份利润。

2003年,王守义去世时,每包利润只有八分钱的“十三香”,年销售收入已经高达5亿元,那时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十三香”外包装上的老人。

王守义去世后,二儿子王银良接了父亲的班,一干就是19年。今年王银良已经72岁,但依然站在最前线,是十三香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河南商报称其“精力充沛”,没有培育接班人的计划。

根据媒体报道,在王银良的带领下,王守义十三香的销售收入和纳税额连续5年都在上涨,其中2019年销售收入23.4亿元,纳税额4.3亿元。

02

转型

2003年,王守义老人去世前留下遗言:“不准公司多元化发展,也不上市,不玩资本运作,更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挣惯了快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

但从王守义十三香后来的发展来看,老人的苦心孤诣,并没有为后辈们理解并很好地执行,这让其后来走了很多弯路。

老人去世后,王守义子辈七人分出三派,企业内乱一触即发。据王银良回忆,当时市面上已有不少王守义的仿冒品出现,相当一部分都是自己人搞出来的。并且家族人员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争权,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为此,王银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编了一些亲戚的小厂小作坊,让妻子与弟妹退出了管理层,聘请了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充实到关键岗位,组建起了集团架构,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而在执掌企业后的王银良本人,也曾尝试带领公司走出一条“新路”,比如进军火锅餐饮品牌。

在王银良看来,一年售出十多亿包调味料的十三香,在这个新兴市场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他还相信,“借助餐饮渠道,可以推动调味品的销售。”可惜的是,火锅品牌上马不久后便草草收场,多位项目主理人开始淡出王守义集团。

与此同时,十三香集团还跨界房地产、广告公司、商贸公司以及建筑设备租赁公司,不过跨界效果都不理想,大多注销而终。经历了多元化惨败之后,十三香的“跨界”脚步终于停了下来。

03

守业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经历了家族纷争和跨界失败之痛,王银良终于顿悟父亲的教诲——“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十三香的企业文化,更是父亲一生在诠释的准则。

王银良曾说:“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行业,没有多高的技术成分,必须踏踏实实,诚信最关键,我就是忠厚对人、对产品、对客户,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诚信。”

这一番话,并没有多少深奥之处,却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的经营智慧核心。

近两年,受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世界经济变局的多重影响,很多企业倒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但王守义十三香连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虽然缓慢但仍一直在进步。

今年已经72岁的王银良精力充沛,依然站在最前线,是十三香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王银良的带领下,王守义十三香的销售收入和纳税额连续多年年都在上涨。扁平化的管理让公司得以聚焦主业,王银良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企业未来发展上,因为“有些事情外界会逐渐理解”。

内容来源:食业家(shiyehome) 农业行业观察全网推荐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