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
互联网+
  
2020-06-29 10:13:26
[ 导读 ] 一文了解互联网+现代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先后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2015年国务院制定出台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个重点行动之一。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有必要对3年多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01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进展

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在加速融合,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激发了新动能,培育了新农民,催生了新业态,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正在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规划引领,“互联网+”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自2015年以来,原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就“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农业农村大数据等工作出台了专门文件,构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四梁八柱”。同时,有28个省份制定了“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并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2017年在江苏首次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创业博览会,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村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应用带动,“互联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2013年以来,原农业部组织9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征集、发布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018年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为农业监测安上了“天眼”。通过这些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诊断、农机精准作业、无人机飞防、精准饲喂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机载北斗定位系统对收割机进行定位,为实现小麦跨区机收率达到95.5%提供信息化保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物联网监测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作业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建设,在线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实现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全程追溯管理。

三是创业创新,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2014年由商务部牵头开始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支持756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99个,推动电商企业纷纷开通扶贫频道。2016年以来,原农业部在14个省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商模式。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额达2400亿元,今年有望迈进3000亿元大关,已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同时,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共享农庄、加工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返乡下乡双创人员已累计达到74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都依托互联网技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互联网推介得到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28亿人次,营业收入7400亿元,从业人员1100万人,带动750万户农民受益。

四是进村入户,“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全面总结12316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原农业部2014年启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从2017年开始转入整省推进示范,目前已在18个省份全面展开。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社,有效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服务,做到让农民进一个门办样样事,也成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的“传感器”。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0.4万个,培训村级信息员63.3万人次,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8250万人次、便民服务2.9亿人次。同时,着力创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构建“互联网+农技推广”信息化体系,建设全国农业科技云平台,为120多万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职业农民提供在线学习和服务。此外,原农业部已连续3年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五是共享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价值开始显现。推进网站整合、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升级改版农业农村部官网,实现一站式服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四平台”。组织21个省份开展8种农产品大数据试点,在优化投入要素结构、病虫害防控、自然灾害防御、产销精准对接等方面开始发挥作用。创新完善农业监测预警体系,每日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每月发布19种重点农产品市场供需报告和5种重点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每年举办农业展望大会并发布展望报告,用数据决策指挥、用数据管理服务、用数据引导产销的方式正在逐步得到应用。

六是基础夯实,“互联网+”现代农业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农村互联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7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6%,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手机接近300部,基本实现农民一人一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中农村网民占比26.3%,规模达到2.11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36.5%。已建成15个农业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同时,科学布局窄带物联网应用于农业,已在牛羊放养、草原监测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02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进步,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实支撑、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有力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互联网+”的前瞻性、包容性、泛在性特质日益凸显。但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效益偏低,受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农村发展仍然滞后等客观因素影响,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不平衡。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东中西部区域性差距仍然较大。有的地方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内容缺乏全面深刻的把握,存在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同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有的市场主体没有把握住农业农村的需求和特点,没有认清与工业和城市的不同,存在照搬照抄、水土不服的现象。“互联网+”现代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远未充分挖掘。

(二)基础支撑不完善。受农业投资风险高、见效慢、收益低等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目前,虽然网络进了村,但仍有不少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场、海洋牧场等还没有覆盖,制约了生产信息化的服务普及。有的农民反映,每个月的网络资费超过50元就会影响上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网络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导致不少地方的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

(三)实用人才缺乏。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信息设备维护、网络营销、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务农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1.8%,很多农民有设备不会用、有产品不会卖、有信息不会查,信息化应用技能亟待提升。农村地区总体条件不好、收入不高,创业创新难度大,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四)推进机制有待创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还不健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滞后。部省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待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机制还不成熟。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亟需加快建立完善。

03

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路径

总的看,“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成效显著,但农业农村仍然是信息化的短板和洼地。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战场,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强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更加平衡、更加有序、更加安全的发展,引领驱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融合应用。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首先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范围、规模和内容,强化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二要构建农业农村数字资源体系,开展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切实提高数据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三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设计和实施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发展内容电商、绿色电商,促进农业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以电商平台为载体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过去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网;种粮养猪卖鲜货,发家致富靠网络。要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首先要大力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修通修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为提升农村信息消费能力创造基础条件;第二要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第三要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三是加快提升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核心是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尤其是要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首先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这两大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生力军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机制;第二要组织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强农业信息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第三要科学合理布局学科和人才培育基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孵化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核心技术及产品,加强标准制定,强化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是加快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要适应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他们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先要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村庄网上服务站点,提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二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三要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来抓,集聚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公益服务平台,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和水平,为返乡下乡人员投身“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第四要加大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力度,利用“互联网+”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全面提高农民利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来源:农业科技园区联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