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
互联网+
   兰溪
2019-04-12 10:24:50
[ 导读 ] 互联网+农业,就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态农业经济提供互联网平台支持。

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热词。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联网+农业”这样的一个新兴农业。那么这个问题的症结到底出现在哪里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探索剖析一下“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就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态农业经济提供互联网平台支持。现有可提供的便利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种植、培养、销售、推广,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推广、销售的网络运营模式。借助互联网优势可以给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提供一个健康经济生态链。

其实互联网加农业,自提出之后就已经陆续的在农村进行试点试验,但是大多数农村试点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包括这种远程监控的温室大棚,从互联网加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农户在家就可以实时监控温室大棚里的温度,在家就可以操控农药施肥、灌溉、温度调节等一些基础的农业养护工作。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如所愿,不像预期中的那么乐观。

为什么互联网+到现在还没有给农村农业带来经济收入的改善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互联网+农业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

发展和实施互联网+农业需要农村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首先,网络是必须要开通的。其次,对电脑的配置以及网络覆盖要实现。农户住宅到农耕用地之间的网络链接要实现,信息交互要通畅。农耕用地里一些互联网控制的高新设备,铺设普及成本高昂。比如说,温室大棚里的温控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灯光控制系统,这些都是需要昂贵的成本去投入维护。

二是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据相关研究表明,截至目前农村地区仍有将近6000万农民没有脱盲。所以说,一些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设备,农民基本上是不会操作的。在农耕地里上互联网设备是不现实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处在小学到初中阶段。所以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环节,也就是电商环节。这个部分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操作的,我们也看到,例如淘宝等电商平台也已经对一些农村试点进行了培训。但是,我们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培训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商问题的。

三是农业种植不确定因素较多。

科技革命的进步,势必会推动工业革命和工业进步。工业进步之所以能够依托于科技进步,是因为大多数工业的生产操作流程是可量化的、标准化的、可复制的。这些操作流程是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只要配比科学、控制准确、精度准确,就能够实现批量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不同于工业,其中不可控的因素非常之多。比如种植业土壤的密度,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温度阳光和病虫害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通过现代信息化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出现了大多数采用互联网+技术的试点农业并不如农民手工种植的情形。

内容来源:没有音乐的日子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