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案例|71岁“老干妈”再度露面: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前言: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绿色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倡导有机农业是其中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但“低产高价”的桎梏却严重限制了产业发展,就在业界苦苦探索的时候,笔者无意间了解到一种全系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特石模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四十年后,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农业仍然是富民强国的关键产业。
经历了40年高歌猛进的发展,工业产能过剩,农业成为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掘金之地。然而几十年来,家庭承包责任制下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还背上了现代石化农业的沉重负担。
石化农业是一种重度依赖石油矿产资源,大量投入农药、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都不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虽然如此,但它却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为人口暴增的世界,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四十年前,小岗村的村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为了吃饱,如今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下,人们更加追求营养与健康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而石化农业却与此背道而驰。
一、石化农业为何被冠以“死亡农业”之名?
首先,有产量无品质,导致隐形饥饿。
以石化农业方式种植的水果蔬菜,不仅口感差,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大幅减少。以胡萝卜为例,维生素A的含量只有50年前的5%。由此导致了“隐形饥饿”问题——即使吃到撑,我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也是严重不足的。
其次,石化农业的能量物质转换率低。
实践证明,如果在玉米地周围种植豆科作物,和单一种植玉米相比,玉米产量虽有下降,但总体农作物的产量反而上升。农业生态学教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学教授米格尔·阿尔铁里指出,生态农业的能量转化率是化学农业的3-10倍。我们通过石化农业过度追求单一品种的产量,却忽略了作物的多样性和总体价值,这很像开着一辆疾驰的跑车,在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却忘记了油耗的极高代价。
更重要的是,石化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被公认为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全球农业生产每年要使用约350万吨的农药,其中,仅中国就占到了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约一半,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80.69万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伟伦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使用量却占到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但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却只有30%左右。大部分化肥都流进了江河湖海,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量无节制的农药化肥使用,让人类在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有机农业为何进退两难?
国际上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一种能维护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的生产体系,遵从生态节律、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不依赖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英国《自然》杂志2016年文章对有机农业的评价是:“和谐性远远大于化学农业,能源使用最小化、水污染最小化等重要指标远远超过化学农业。”
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有机食品被接纳、被推崇。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其中86.0%的受访者都曾购买过有机食品。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方面是市场的热切期盼,另一方面却是行业的步履维艰。
(一)有机农业的高成本之殤
有机农业的技术虽然不断成熟,但仍然摆脱不了高成本、低产出的桎梏。此前,一篇《有机农场主8年亏2000万》的报道,真实反映了行业困境,该农场的主人崔大有给自己算了一笔账:200多亩的农场,每年园区的运营费用就在300万元左右,还不算先期征地补偿款的资金成本。但他最担心的还是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因为蔬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实在不行就只能连根拔掉,所以生产风险较高。事实上,我国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鲜有盈利者,亏损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
(二)有机机农业的低效之殇
目前,有机农业形成的共识是,首先要为农作物创造健康的土壤和环境,进而通过自然调节降低病虫害,种植出优质的农产品,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按照国际标准,有机农业要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达到2.5%以上,而我国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仅1.8%,以自然撂荒(年均增加0.1左右)或者增施有机肥(年均增加0.3左右)的方式来改良土壤,分别需要7-8年与3-4年。
这样的指标和要求,意味着任何有机农业从业者,都需要经过至少三年的土壤修复期,而这期间很难产生有效的收益,这个现状显然成为了商业运作的痛点。
(三)有机农产品的高价之殇
大众普遍接受有机农业的理念和做法,但有机农产品因为价格太高,距离大众的消费却越来越远。按照有机农业的耕种方式,一斤青菜的价格要卖到15元以上,才能实现正向盈利,但就算腰包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也难以支付这个成本,只能偶尔尝尝鲜罢了。
按照现有行业现状,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通常是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5倍以上。有机农业从业者往往深陷在一个“高价无市场、低价无品质”的困境之中,他们很难找到一个既能保持企业良性发展,又能拥抱大众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可谓进退两难。
我国有机农业的著名实践者、特石生态科技创始人韩农认为:有机农业应该是国家的民生产业,基本理念是在保持环境可持续的情况下,把生产力提上去,不能走小众化和极端化的道路,但有机农业要进入主流生活,必须要打破原有产量低、价格高、品相差的固有认知。
因此,有机农业推广专家朱安妮提出了“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好吃、不贵、不减产”的解决方案。这条公式倡导的理念是新兴的有机营养学说,是对李比希石化农业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的抗争,更是对传统低效的有机农业提出的反思。
然而,市场上以有机农业之名的做法可谓“琳琅满目”,针对土壤改良的方法就有万千种,有的打出万能的有机肥,有的高举神奇的菌肥,但是很少有企业考虑有机农业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之路。大部分机构或企业只是在解决某个点的问题,解决了土壤,但却忽略了循环,完善了循环却疏忽了病虫害,往往只是改良了局部,甚至按下葫芦浮起了瓢,缺乏系统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有机农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市场亟待更加先进的做法,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采用全套特石模式的上海南德农庄)
三、特石模式凭什么拯救有机农业?
特石生态科技创始人韩农实践有机农业已长达十几年,但传统有机农业的痛点同样让他左右为难。韩农认为,有机农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用系统的观念来解决问题,这里没有一招制天下的事情。
经过十几年千百次的理论创新与农场实践,特石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韩农创办的上海特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特石模式放弃了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法,而是强调生态体系的整体均衡,从基础的土壤水系改良,到生态循环,到种植管理与病虫害控制等,是一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世界领先的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解决方案,拥有七项国家专利,二十余项创新技术。
韩农创新性提出了新4S(sustainable)理论,即S1-土壤可持续,S2-生态可持续,S3-品质可持续,S4-产量可持续。他认为,有机农业具有主流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过去强调的是产量,现在是产量和质量并举发展,可持续发生。
(一)土壤改良从数年时间缩短为数周
土壤改良需要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韩农补充说“更专业的说法应该是提升腐殖化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的产生需要微生物来转化,微生物肥料由此应运而生,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高土壤和生产环境中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总量。貌似这是一项不难的生物技术,但实际上却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韩农坦言:“因为传统菌肥中的微生物常常跟当地土著菌不搭配,受到排挤,水土不服,所以使用后往往第一周效果还不错,但过后就开始大幅下滑了。”
事实上,特石通过十多年的研发和实践,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这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获得专利的特种微生物技术和变压厌氧发酵技术,以此支撑特石农场的土壤改良和生态循环。特石的做法是先通过土壤测定,计算出土壤改良的各类辅助原料用量,然后就地就近取材,利用特种微生物对材料进行分解,再富集土著菌剂,把这些材料共同用于土壤改良,喷洒后进行旋耕和休耕。
这种做法快则一周慢则一个月,即可开始首轮种植。把有机农业的土壤改良周期提升了几十甚至上百倍,极大地降低了投入成本,大大提高了盈利可能。特石生态科技分别在南方的广东惠东和北方的山西太原进行了实验,惠东农场和太原农场在两年至三年的时间里,土壤有机质分别从0.9%和1.5%快速提升到了4%。
(特石惠东农场)
(二)生态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在生态循环方面,特石模式的变压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变压厌氧发酵原理和特种微生物菌的作用,对农业废弃物以及生活污水进行快速分解发酵。通常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即可达到94%的消化率,把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转化成沼液肥和沼气,供农业生产和生活使用。
如果条件适宜,早上进料,下午就可以用肥。比起长达三四个月的传统沼气池发酵,特石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更利用农场安排生产计划。而且设备本身耗电极低,一套设备可以覆盖300-500亩菜地,或者1000余亩果园。整体投入产出比较高,而运维成本却很低。
(特石模式的变压厌氧发酵装置,打破生态农业物资循环低效率瓶颈)
除此之外,作为一套完整模式, 特石模式如同安卓系统,可以兼容包并产业链上的各类优秀技术,包括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系改良、种植管理、养殖管理、物联网、智能操作等多项技术,并且可输出、可复制,使得有机农业真正成为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三)让天敌与花草共同抵御病虫害
农作物有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按照石化农业的解决思路,土壤用化肥来解决,病虫害用农药来解决,所谓的生态污染问题则仍给了社会,也就没有生态循环之说。有机农业要解决的是,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怎么解决病虫害问题,否则生态循环就是伪命题。
(特石农场的生态条带)
特石模式的做法首先是引入天敌,主要是在基地投放害虫的天敌,比如赤眼蜂、捕食螨等,或者以菌治虫、以菌防病等生物技术;其次是种花种草,让天敌安家落户,特石农业不倡导单一品种的种植,为了给生物营造一个彼此依存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能让害虫的天敌在此安家生存,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态。
按照特石的经验,200-300亩是一个最小起点的规模,经过特石治理后,一般1年就见效,最多2年就形成良好的生态,对付病虫害就不用再打农药了。
经过实践证明,按照特石有机农业的做法,叶菜产量几乎与石化农业的方式接近,生产成本仅仅高15%左右,而更有价值的是产品符合欧盟认证的有机标准,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这笔账很清晰:产量接近,成本高15%,但同类产品产值却提升了至少5倍。更值得憧憬的是,产业将给后人留下一个物种丰富的繁荣与可持续之景。
结束语:在中央刚刚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章中着重指出:“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年磨一剑的特石模式,面对庞大的农业产业,恰得用武之地,在当前的政策导向与时代趋势下,也正逢勃发之机。
来源:新农说 原创作者:辛巴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