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问题,这些农业大佬企业玩法惊人
创业
   李剑
2017-04-18 09:18:20
[ 导读 ] 人才是兴业之本,对农业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马云曾经说:人走了,一定是2个方面出现问题。一是给得钱不够;二是员工干得不爽。

那么,员工留下继续,继续与我们干得原因肯定有很多。比如:福利待遇好、看到希望、干得爽、与老板关系...

人才,我说是人才,而不是人。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农业企业来说:很关键。

人才是兴业之本。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人才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谁拥有掌握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谁就掌握了制胜的法宝,谁便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主体,尤其是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返乡创业等等。

这则新闻出现在2006年:

国内某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对“有多少毕业生愿意返乡”这一话题展开了调查,共收到2037份问卷,结果显示,高达62%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毕业后能留在求学所在的大都市。

在最终回家乡工作的人群中,仅有26.4%心情坦荡。其余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挫败感。基于这种情况,出现近70%的返乡毕业生有重回大城市的打算。

虽然,现在也有很多新闻报道:大学生返乡创业。但这里面也有很多无奈。

鸡肋:农业最缺人才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有十多年海外发展经验,已在越南、孟加拉等国建立5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此次招聘会公司拿出1310个岗位,招聘食品生产、市场技术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现在,公司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农牧产业技术服务和销售人才奇缺。

“像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这种涉农专业,本来生源就少,招聘的农企又特别多,人才结构性短缺特别突出。”德青源公司招聘负责人覃浪洲说,随着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公司将从1500人扩张到上万人,从养殖、防疫到饲料、机械维修,整个产业链都缺人才。

据农业部对外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岩介绍,我国农业“走出去”发展势头良好,全国600家农业企业有规模以上的对外合作项目。企业越做越大,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很大。江苏海企海外项目负责人张经理介绍,他们刚在坦桑尼亚建立农工贸产业园,需要公共管理人员和法务人员。当地有100公顷棉花种植和研究基地,需要农学育种和耕作人才。“我们第一年给出14万元年薪,3年后可以给到20万元年薪,但这样的人才非常不好找。”

另外一点就是工资。很多农业企业的实习期间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工作后本科生月均工资4000元,研究生月均工资超过6000元。即使农业企业开出的工资并不低,但不少大学生表示,城市仍是自己工作的首选。

国家农业人才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关于农林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苏晓云委员在审议中指出,现在农村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是“谁来种田、谁来养殖”的问题。他建议,对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技手、农民合作社的骨干、返乡农民工等进行培训,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同时,培养一些现代农民、职业农民是对的,但实际在最基层一线种地的大多数农民还是50岁以上没有太多科技知识的靠“老经验”种地的农民,这就需要有相应推广人员的指导。

国家定好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农业部日前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

“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习大大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个字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农业是一项技术活儿,农业也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当。

农业大佬企业:人才玩法惊人

人才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企业在人才上更是煞费苦心。下面,一起来看看你这这些大佬企业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1、金正大:联合办学+培育合伙人

为系统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促进行业的人才交流发展,金正大集团与和君集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将共同创立和君金正大商学院。

该商学院是业内第一家线上线下同步的实战农业商学院。商学院将借助和君商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系统地培养集团人才梯队和储备人才的同时,也将服务于行业,开放式地培养行业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促进行业人才的交流和青年人才的储备,为行业打造良好的农业人才生态系统。

金正大将借助和君集团的商学模式为内部员工量身定制分层级、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培养体系,并将于2017年开始面向清华、北大、人大、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招收优秀毕业生及具有发展潜质的管理培训生,每年每届将录取约300名具有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学员。

为了实现教学相长,和君金正大商学院同时还将设立创新孵化项目,未来将会从学员的创业创新计划中发现和筛选对行业进步有推动的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平台的支持。

2、新希望:年轻+全球+产业化

我们发现,新希望从饲料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战略转型生猪养殖,不断通过基地+终端的模式推进农业与食品两条产业链整合,农牧食品巨头的雏形已现。

新希望转型在即,人才就成为其核心工作。

新希望的战略升级首先面临着人才升级。此次北大演讲中,作为新希望集团代言人的刘畅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新希望的“年轻化”人才观和人才标准——年轻就是新希望,年轻就来新希望!

希望金融的CEO陈兴垚表示,目前,希望金融组建了一只以80后、90后为主的复合型团队,金融人才、技术精英与管理人员三者兼顾。

同时,为了适应新希望战略发展。新希望需要三类人才做协同。第一,对客户需求,对服务,对品质非常敏感的人;第二,供应链金融人才;第三,“互联网+大数据”方面人才。

对适应全球业务,大陆希望集团总裁陈斌博士说:我们要继续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此次全球百万年薪招贤活动,是因为希望集团未来30年发展一定要靠人才。”

在人才培育上,新希望六和在北京隆重举行产业学院启动仪式。产业学院是在成功运营新希望六和商学院十六年,在养猪大学、养禽大学有序稳定运营基础上,成立的系统培训管理机构,堪称农牧行业“没有围墙的大学”,将成为提升企业自身、客户及其产业合作伙伴能力的系统培训平台。

4、温氏:事业合伙人+温氏学院

有人说温氏成功取决于这三大秘诀:差异化竞争、创新与合伙人体制。

据了解,温氏股份2015年11月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的方式登陆创业板,主要业务为以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温氏模式”下的肉猪和肉鸡养殖业务,目前拥有5.86 万户合作养殖农户(或家庭农场),其中养鸡户3.47 万户、养猪户2.22 万户。

从温氏模式来来看:虽然农户和温氏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企业管理式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不受公司直接管理,用现在的逻辑来分析的话,就是事业合伙人。温氏提供平台,农户借助平台进行创业和发展。而为这些农户提供平台服务的员工,温氏也给予充分的福利,让每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得到应有甚至更多的福利。农户和员工满足了自己应该有的归属感,自会提高生产积极性。

在人才培育上,2015年温氏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温氏集团”)原总部(簕竹)举行。学院导师是社会上的优秀教师、温氏集团中经验丰富的高管,学生则是集团干部员工、与温氏有合作的家庭农场主。

除了企业内部的干部员工之外,与温氏有合作的家庭农场主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温氏学院希望通过培训,让家庭农场主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新型农民,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提升养殖效益。

在温鹏程看来,组建温氏学院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一个广大干部的培训学习和思想交流平台,传承温氏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尤其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和开发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5、大北农:大创业+奖学金模式

2016年,大北农耗资24亿落地“养猪大创业”。

大北农支持员工、经销商“养猪大创业”,构造“公司+家庭农场”紧密型合作关系,构造大北农养殖服务生态圈。

学院派的邵根火对于学子有着根深蒂固的爱恋。在人才培育上,邵根火看上了农业类大学的学生。

其中以设立奖学金为主要形势,比如,

安徽农业大学:

2015年9月中旬,大北农集团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人才战略合作暨励志助学金”协议,自2015年起,大北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万元在安徽农业大学设立“大北农励志助学金”,分3年实施,每年15万元,用以奖励和资助安徽农业大学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和研究生。

福建农林大学

2015年其,大北农每年向福建农林大学捐赠100万元,连续捐赠6年,总计600万元,主要用于设立“大北农学者计划基金”和“大北农励志奖/助学金”,奖励优秀学者、优秀学生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

东北农业大学:

1995年开始,东北农业大学和大北农集团就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此次战略合作将提档升级,双方将在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以及国家和国际重点项目申请等方面加强合作。其中,大北农集团向东北农业大学捐赠1200万元,用于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学校涉农学科建设。

聊城大学:

大北农集团向聊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9万元,分3年捐款,每年3万元,用以奖励和资助农学院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年资助15人,每生每年2000元。

中国农业大学:

2011年,创建大北农集团的邵根伙博士还个人捐赠巨款设立“中国农业大学大北农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重点支持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和条件能力建设。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跟踪研究,我认为好企业都有“三好”——好人、好产品、好管理。企业能做到“三好”,就能在经济衰退时期,持续保持增长。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彭剑锋:一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增长发展,最终回归到有没有好的人才,包括好的企业家、好的领头人、优秀的员工。

未来,农业企业或者公司竞争将会在产品的差异化、品牌的集中化、人才的规格化上展开较量。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