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及应用场景
智慧农业
  
2025-03-20 19:06:06
[ 导读 ] 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及应用场景~

数字乡村基于于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门户,采用多类数据融合、多端业务汇集、多级应用共享方式,实现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明、乡村治理有效数字化升级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背景介绍

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乡村治理体系的数字化改造,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乡村信息数据资源的来源及差异较大,存在信息化系统分散、生产数字化改造能力不足、信息服务和建设能力薄弱、乡村治理手段有限等问题,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构建一套体系完善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迅速补齐数字乡村领域的建设短板。

总体框架

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3S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基础支撑体系、一朵农业农村云、一个大数据资源中心、一个应用服务支撑平台、一张数据资源地图、一个统一门户、N个数字化专项应用和N项决策分析”(6+N+N)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与运营模式,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共建,各类数据资源的汇聚与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三农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弥合数字鸿沟,面向政府部门、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统一的服务门户和一站式APP,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治理等农业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抓手,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信息化支撑。

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利用地图“聚数”、“通数”、“用数”的开放能力,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成果的汇集接入,构建省、市、县、乡、地块的多级数字化网格,关联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乡村发展、政务服务等多维度时空信息,形成“互联网农业电子地图”,推动各类信息共享和联动更新,支撑乡村数字化场景建设。

(1)通过时间和空间位置来关联和承载涉农要素,采用互联网地图方式来开发或接入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应用,形成“地图+”数字乡村应用生态。

(2)开放的数据接入能力,支持各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的汇集接入;

(3)以地块为单元、以人-地-物-资关联为核心,多源接入和动态表达了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乡村发展、政务服务等多维度时空信息

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

场景一:农情信息监测

基于“北斗农业·中国”,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等技术,对建设区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等)的种植分布及面积、作物长势、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病虫害等进行多期遥感监测,构建农情信息监测平台,解决了有多少耕地、种植了什么、是否受灾、产量多少的一系列问题,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了“第三只眼”,辅助农业主管部门做出精准、实时、高效的农业决策。

场景二:涉农补贴监管

将遥感监测手段与地面调查手段相结合,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种植规律,准确客观的掌握区域内补贴作作物、耕地的种植分布及面积,并与确权数据、补贴上报数据进行融合比对分析,构建省、市、县、乡、村、户的多级土地利用及种植情况网格,支持粮食种植补贴、耕地地力补贴、轮作休耕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的精准发放。

场景三:数字农田监测监管

以“一张图”监管为核心,面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高标准农田“划”、“建”、“管”“护”、“评”建设一体化管理,包括规划选址服务、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服务、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服务、高标准农田管护服务、高标准农田利用评价服务,帮助农业农村部门解决新建项目选址难、建设过程监管难、建成项目后期管护难、已有数据统计分析难等问题,推动农田建设管理方式从粗放模式向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模式转变。

场景四:耕地用途监控服务

利用高清影像自动、半自动及人工多种解译方式,定期对耕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识别疑似非农化、非粮化耕地及撂荒地,结合移动端核查工具,完成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地的分布、面积、发展现状等全面摸底、长期监测、动态预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保护国家保障粮食安。

大力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场景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是政府三农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农业大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利用和服务输出的核心枢纽。平台以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需求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架构,以基础底层操作系统的形式,实现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汇聚与统一空间化管理,围绕三农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乡村治理等三农数字化场景提供农业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内容包括“一套基础支撑体系、一朵农业农村云、一个大数据资源中心、一张数据资源地图、一个应用服务支撑平台、一个统一门户和N个数字化专项应用”(6+N)。

场景二:农业农村一张图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数据进行统一基准化、统一时空化、统一服务化等处理,形成农业农村“现状一张图”、“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图”,为农业管理的各业务系统和农业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底图支撑,并为其他部门提供“农业农村一张图”共享服务支撑。

场景三:智慧农业

(1)智慧种植

通过接入高分卫星影像数据,购置低空无人机装备,整合地面摄像头、气象监测站等物联网设备,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多来源的作物生长环境和生产情况数据的采集、汇聚、接入,并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进行气象、病虫害、墒情预警,辅助农场(园区、示范基地)精准开展农事、智能决策、降本增效。

(2)智慧养殖

建设养殖场内的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和全产业链监测监管指标体系,实现智能环控、精准饲喂、动物行为分析及疾病监测等,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数字化水平和政府的行业监管服务。

场景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位置”为纽带,建立从农业生产到产品销售评价的完整数据体系,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检、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扫码快速获取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农事作业记录、用肥用药、农产品检测加工等生产经营全链条信息,达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追的管理目标。  

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场景一:一庄一码休闲农业服务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对全区休闲农庄(园区)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全要素信息数字化,建设一庄一码休闲农业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经营和线下服务,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场景二:农业普惠金融服务

依托数字地球为基础平台,为农业保险、银行信贷以及农业担保等业务打造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涉农银行、种养农户等多类用户,提供数据支撑、信息采集、在线办理、智能风控、汇总统计、辅助决策等服务助力现代农业金融从传统业务模式向空间数字化转型,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

场景一: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

依托数字地球的多源多维度大数据优势以及3S、物联网、5G、时空数据挖掘等技术优势,结合农村优势资源,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农业金融、农资销售、土地托管、农技服务、产品溯源、信息服务等全链条供需对接平台,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各类经营主体充分享有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场景二:一户一码信息服务

以农户家庭为主体对象,以二维码门牌为载体,通过农户家庭统一赋码,为农户建立数字身份,通过码上查看实现农户家庭数据点对点核查,摸清农户家庭基础情况、经济情况,并通过深入挖掘农户家庭数据价值,拓展相关联服务应用,包括码上就业、码上有业、码上积分、码上公开、码上贷款、码上反馈等,为农户提供精准就业、产业相关服务。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