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深度解析农资电商模式
农资
  
2024-05-28 17:45:04
[ 导读 ] 深度解析农资电商模式~


导读:农资电商对于如今的农资行业来说,争论的焦点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谁去做的问题。

同时,要明白一个概念,电子商务并不是说商务电子化,这个尤其重要。

农民购买农资产品是为了土地的投入生产,换句话来说农资产品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原料;这个特性决定了农民不会为了好的购物体验而付出高于市场价的代价(消费品不一样之处)。

农民目前网上购物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甚至于在一些369部队(38、61、99特指妇女、儿童、老人)的重灾区,网上购物更显得遥不可及。所以就决定了你做电商的对象应该是谁,不是谁。

相对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的农资行业,是电商的蓝海,那些大鳄不会坐视不管,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土地流转以及农资行业的发展,电商的介入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农资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着那个品类更容易做电商,那个品类需要机构健全以后才能转化。农药、种子和肥料,应该选择那个?毫无疑问,价格透明度高的,实用技术门槛低的应该是首选。

电商对于农资流通来说是一种升级,但不是革命性的替代,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影响很大,但是不会革了大家的命(前提是你有深厚的内功)。

电商的最开始往往会以价格作为嚎头培养人们的使用习惯。

大家在提到农资电商的时候,完全一副高大上的姿态,非淘宝京东不算电商。这就存在一个本质上的错误。

三种可操作的农资电商模式分析

以技术服务促销售

例如:吉林好汇购、山东云农场、浙江中农在线。前两个都是以技术服务为后盾,促进销售的。后一个属于以技术服务为先锋拉动产品销售。其中,从模式上看他们都是直面农民的;但好汇购和云农场都是在各个村子里建立有联络点或者技术服务站的,而后一个不太了解。说白了,前两个实质上也不是直面农民的,是有一个中间环节的(服务站或者联络点,零售商考虑过没有自己加入到这个环节?),至于这个中间环节未来是他们自建(公司统一管理发工资绩效考核等正)还是整合资源(联络点相对目前的零售商,自负盈亏),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零售商在这个过程中是有机会的。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一部分做的不是太好的零售商有的已经开始放弃自己的业务而搭上这个电商的便车,至于到底好不好,现在下结论有点早。这些都是进入的比较晚,但是发展的比较迅猛的。

农资电商最适合发展的模式

这个模式是社群商业,也有人叫粉丝经济,即小米模式的。目前农资行业还没有出现,而这有可能是众多农资企业最适合发展的一个模式。与第一个阵列相比,它是精简了传统的渠道,进行了筛选、整合。而第一阵列属于把原来的传统渠道推翻,重新建立一个渠道。相比之下,第三个阵列需要的硬件设施就会少很多,比如技术服务站、仓储等都不需要自己建了,且能做到预收款。最主要的是,这个模式做的产品单一,前方少了一些硬件配置,后方对产品的研发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相比大平台来说,更适合农资企业去尝试。

相比大电商平台,农资企业为什么更适合做社群商业?因为它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群体和发挥出自己产品创新的优势。联合一些忠诚度的经销商,通过成本的控制进而和产品的创新和平台去做竞争。术业有专攻,毕竟咱们就是干这个的,上手容易一些。其次,农资企业一般缺乏资本运作思维。

结语

无论是B2B(农资企业对经销商)还是B2C(农资企业对农民),他们都搭乘着两条线。一个线上,一个线下,两者之间并没有质的不同,区别在于那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不是说,你搭上了互联网,做起来了电商农民就不再用肥料农药了;你还是得想办法指导农民使用,你还是要把产品送到农民手里。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实理解电商就容易多了。农资电商也一样,提高了效率便于了资源整合降低了成本,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农资电商就不再需要农资了。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