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小米商业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号土猪如何玩新商业
进入2017年的春耕市场,氮、磷、钾以及复合肥市场量价齐跌、价格环比下降,导致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边是农资市场价格触底,一边则是农民难以承受种粮投入高、种植收益低而出现的撂荒,肥料需求减弱成为不争的事实。
需求在、产业在。记者认为,撂荒蔓延在口粮主产区,影响着中国农资市场化肥价格的走势;肥料供给侧的终端需求,不仅决定农资产业的健康持续,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阻止撂荒蔓延,不仅需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创新、挖潜、解决“谁来种地”的同时,农资人士呼吁,解决土地撂荒,需要更高层面的国家粮食战略和制度保障。
跌声中
春耕接近尾声,但是在此轮角力市场的博弈中,用农资界“坤哥”的一句话说就是:“辛苦涨价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春耕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直白地说:“往年春耕价格略涨,今年肥料价格却是一路看跌”。不容乐观的是,这不仅仅是复合肥市场的现象,也是氮磷钾原料市场的真实写照。
在农资人眼中,尿素是肥市的“晴雨表”。4月24日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显示,春耕期间尿素环比下跌11.35,跌幅为0.69%,价格跌至1500元每吨,甚至在跌破成本价之后仍未企稳。与此同时,开工率下滑、减产保价成为一种市场应激反应。磷铵市场也延续疲软,磷肥出口预期不佳,价格同样持续走跌。与去年相比,同比与环比双双下跌,目前64%的二铵价格约为2400元/吨。同时,业内普遍认为,磷肥企业开工率降低三分之一已是保守估算。
钾肥在盐湖股份“挺”价之下价格暂稳,保持在近1900元/吨,却给了一些小厂重新开工的机会,市场销量不容乐观。此外,国际钾肥企业利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据悉,国际企业2016年钾肥利润与2002年水平持平,成为近15年以来的“低谷”。再看复合肥市场,“价格混乱”或是一种积极表现,反映出对于后市预判的两极分化,背后则是春耕旺季的生产开工率却不足70%,原料采购基本停止。
承压下
与此同时,重压之下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在价格跌势中寻求策略。尿素生产企业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工厂集中检修期,厂家以减产保价操作,期盼价格恢复反弹。而磷肥企业和复合肥企业紧随其后,纷纷开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
流通环节的管道库存急剧下降,是厂家压力增大的直接原因。然而,承压中的流通环节中间管道库存也在经受市场考验。进入传统的春耕旺季,除了“信心不足是市场最大隐患”的心理暗示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利好。然而,市场却在跌势中持续“发酵”,传导到流通环节,则加重了经销商在市场下游的小心翼翼操作和“不担责”做法的逐渐蔓延。虽然,目前厂家普遍采取打款计息的方式挽救市场,但是在经销商层面,则演变成“计息”过程的按兵不动。即使终端农户用肥,经销商也是采取厂家直接发货到地头,不存货、不备货、中间管道库存空虚,已经成为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边是化肥价格接近底线,一边则是作为农资市场供给侧的终端需求却在逐渐降低。值得关注的是,春耕肥料需求悄然变化的背后,撂荒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4月春耕期间,央视曝光了“大片良田撂荒,种粮大户弃耕,农民挣不到钱,以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引起人们深刻反思。安徽霍邱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县300万亩土地,这几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确实连年走低。”此外,《期货日报》报道了今年春耕期间,“南方地区农民撂荒现象比较突出,湖北、河南信阳地区、安徽、江苏等地被撂荒的田地随处可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连片的现象。”粮食主产区出现的问题,侧面反映了土地撂荒的进一步加剧。
撂荒后
虽然春耕期间肥料价格一跌再跌对于农资人来如同“灾难”,但是农民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
《中国农资》记者调查承德地区的情况表明,农民种植粮食年收入每亩不足2000元,“赶上天灾则风险更大,不仅不赚,反而要赔钱。”而央视调查安徽省情况也显示,普通农户2016年去掉家庭用工成本后,小麦亩均净利润为负21.91元,也就是说,种一亩小麦就要亏损20多元。农民反映:“现在种子、化肥都在涨价,去年小麦每斤却只卖七八毛钱,500斤也就是300多块钱。”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实际上种小麦还要亏本,所以种粮食也就没了动力。
撂荒与粮食种植劳动强度高、成本投入较大,与粮食种植效益不及非农业生产收益也不无关系。高附加值蔬菜作物因其种植期短、适合劳动力相对较弱的村民劳作,受到农民“追捧”。同时,种植粮食2000元的每亩年收益与打工收入差距拉大也削弱了种粮积极性。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3275元。这与种植粮食2000元的每亩年收益相比更加具有拉动力。
此外,城镇化也带动大批农民进城。《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1年以来农民工数量增幅首次扩大。随着经济来源方式的改变,收益拉动使外出务工成为“农二代”甚至“农三代”的首选。“农一代”渐渐老去,“农二代”对于土地依恋渐失、种粮意识缺失,使撂荒成为必然。
土地撂荒背后折射的是一场粮食“战争”。如果中国的粮食不能自给,就很难从高度上呼应习总书记关于‘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的治国方针。“农以食为天”,13亿人吃饭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保障,将是一种粮食安全隐患。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我国的人地关系当中更复杂的因素是我们还得自己种地,粮食得自给自足。这个问题不是经济学问题,中国的粮食问题是国际政治问题。
目前,这一现象也引起化肥界“农资人”的高度重视。“任何一个产业如果长时间没有利润,最终会慢慢萎缩。农资市场如果有需求,价格早晚还会恢复。但撂荒后的农资供给侧出现问题,不仅化肥产业面临崩溃,也将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农民撂荒现象如果是小范围或短期,不会对我国粮油安全造成太大影响,也不会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冲击。但如果这种现象是在较大范围出现并持续数年,那就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农资价格下跌已接近底线,农资企业无钱可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地也不赚钱,可见整个农业生产链条陷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中国农资》记者认为,面对“城镇化、务工潮,成本涨、粮价降”的现实,仅凭农资企业价格“救市”,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改革,农民的收益上去了,土地才不会被撂荒,农资也才会有广阔市场。农资人士认为,粮食保障、农业现代化需要国家出手、政策发力,站在国家高度,需要更高层面的国家战略,粮食安全需要一种国家声音和制度保障。(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链路径如何创新?(附路径)..
【世界农业案例】新西兰农业成功秘诀是什么..
【数字农业】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储备指南来..
【农业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的三大模式及运营案例..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发展新路径..
【预制菜行业】孟祥忍:预制菜加工要聚焦大单品..
钵施然引领智能农机科技新纪元:共揭“中乌智能..
综艺助农守正创新 《快乐的田野》书写有机旱作特..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融资?(附资金对接路径)..
【政策解读】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
满满的高科技!博创联动闪耀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分析..
产业集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喜茶以订单农业“自主”把控桑葚品质,酷黑莓桑..
【养殖行业】创新养殖方法的具体实践之法..
意大利展团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成员单位招募】欢迎加入数农俱乐部,一起赋能..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考评认定”11月4日报名..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
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即将在兰州隆重揭幕..
【政策解读】玉米大豆是重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中化农业MAP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润田”二..
连续6年!全国农技中心携手大疆农业启动全国飞防..
特色农业:隐藏的市场机会与未来发展之路..
北斗导航助力 开启春耕新气象
【农村电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迈入“..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中信农业下属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精彩亮相2024中..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